当前位置: 首页 > 稿件列表 > 班级心育
在线阅读 期刊目录

一例班主任工作中对困难学生心理帮扶个案分析

 在班主任的职业生涯中,我们一定会碰到各种各样让人头疼、却又无可奈何的学生。他们旷课、逃学、夜不归宿、作弊、打架、奇装异服、考试不及格、无视师长、奇装异服……甚至可能走上违法犯罪的道路。然而,他们真的生来就是十恶不赦的“坏孩子”吗?心理学的视角让我们知道,每一个来访者的症状都是他们保护自己赖以生存至今的方式,也许作为班主任,我们也可以用类似的视角去理解这些让我们头痛的孩子们。

    一、个案概况

A,女,95年生,2010年入高职一年级。初二时父母离异,父亲已再婚,目前与母亲共同生活。母亲性格争强好胜,离异前为家庭主妇,现在公司任职工,对孩子要求较高。每当小A不听话便会“心脏病发作”,动员家里亲戚都来指责小A。小A原为本市某重点初中重点班的成员,个性要强,倔强,由于与母亲的叛逆中考失利,进入我校。入校后心理不大平衡,去年入学后就常常旷课出去与朋友游玩,参加COSPLAY活动,后无法适应学校生活,家人以身体不好办理休学一年,11年复学再次入校学习。有小提琴十级的特长。

回校后第一学期仍有夜不归宿、作弊、旷课行为,曾短暂在酒吧打工,与家长联系后制止。第二学期因体育课被老师当众批评非常愤怒,与老师当场争执,拒上体育课,扬言要投诉老师,第二学年第一学期初因他班女生对自己言语中透露不满而与其打架。目前第二学年第二学期已结束,仍有少许越轨行为。

    二、心理分析

A的妈妈是一个典型的控制欲很强的母亲,作为一个女性,在事业上没有成就感,婚姻也失败,而自己又非常要强,因此唯一的期待就是女儿的优秀。故从小对女儿要求非常严格,据小A回忆,母亲曾经将她压在床上拼命殴打。有时在学校受了委屈,家长没有问清情况,也是不分青红皂白一顿毒打。妈妈对学习要求很高,对小A的控制欲较强,除了小时的打骂与要求,小A初中后母亲躯体化现象的出现(其母心脏无器质性病变)也是症状性获益来控制小A的一种方式。

这些控制带给小A很大的压力,而小A渐渐长大,进入青春期后,想要独立自主的思想日渐萌生,对家长的反抗增强,叛逆行为出现。加之母亲较为极端的行为方式的影响,小A对权威压制表现出极端的反感与反抗,叛逆也表现得比普通孩子更加显著,这些是她与老师冲突、不愿遵守规则的心理基础。加之自小家庭矛盾多、父母教育中赏识少,导致小A内在自卑敏感,很容易感到被不尊重、被欺负,故此才会在人际交往中表现得多疑、易激惹,同时有时也会习得母亲症状性获益的方式,出现心脏方面的症状。

根据伯恩的交互关系理论,小A的母亲人格结构中多为控制型父母(CP),以致小A的人格结构相应的以适应型儿童(AC)出现,童年期表现为AC中的顺从儿童,而青春期开始则以典型的叛逆儿童出现。[1]

根据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人人都有归属于爱、尊重的需要。[2]而当小A在学校得不到想要的尊重与归属感,只能通过校外团体的认同来获得其所必须的心理需求。这是小A逃学旷课的主因。[3]

三、心理帮助与管理教育

1.建立关系

在心理咨询中,咨询关系是被广泛认可的疗效因子,在学生管理中也同样适用——人们更倾向于相信他们喜欢的人说的话,而不是绝对正确的话,因此让学生感觉你确实真诚地在帮助她对她而言至关重要。[3]

具体而言,在与小A的交往中我尽量真诚地表达我的欣赏与对她的信任。在她刚要进入班级时,对其进行积极的介绍,告知班级中将有一位特殊成员进入,是大家的学姐,鼓励大家可以多向她咨询学校的情况。

对于小A的诸多违纪行为,对于发色与服装暂持包容态度,没有一蹴而就,要求其全部更正,而是从旷课与夜不归宿等原则性问题开始,循序渐进,并且提出要求时以小A自己的立场说出(安全,学校的惩罚),而没有用集体压力施加其上。让小A感觉到“老班”是可以信任的,“老班”是真心想帮助她的。

2.家长工作

儿童心理学有一个视角认为儿童的一切问题来自家庭。小A的父亲目前已渐渐淡出家庭三角,小A与母亲的关系对她的影响尤为重要,因此做好小A母亲的工作对影响小A是很有帮助的。

一年前刚接触小A母亲时其有比较明显的抑郁症状,每次接老师电话必然哭泣,不时有想死的念头,且由于之前每次学校的电话都是老师的告状,母亲有一些电话恐惧,不敢接老师电话,也不敢主动与老师联系。

对家长进行了大量的倾听工作,有时一个电话就会接一个半小时。鼓励其作为家长对孩子的赤诚之心,认可其已经付出的努力。建立良好关系的基础上进行鼓励,进而渐渐让其了解孩子是独立的生命个体,不应将其与自己缠结太紧。鼓励其进行系统的抗抑郁治疗,修复与女儿的关系。

3.发掘亮点、认知改变

既然脱离学校是因为无法在校内以正常渠道获取尊重和归属,很重要的一点便是努力帮其开发这些渠道。

由于小A形象较好,个子很高,鼓励其参加学校的礼仪队,进行礼仪服务,同时引导其审美倾向。

另因小A有小提琴十级的优势,鼓励其参加校内相关活动,开设自己的社团。

对其考试不及格及作弊行为进行多次反复交流,肯定其期待好成绩的愿望,同时通过职业分析让其认识到学习是自己的事情,目前并没有妈妈逼迫自己,不学习惩罚到的也并不是妈妈,改变其以“不学习”进行反抗的观念。平时不定期考察其学习,促进提高,让其体验到学习的成就感。

普及心理学知识,让小A更好地认识到自己的“心脏不好”的实质,并学会用正确的方式表达情绪。

4.长期教育

对于小A的情况,我做好了充分的心理准备,不指望她能一下回归正轨,对其将会犯错给予心理准备及一定的容忍空间。

复学两年来,小A断断续续犯了不少错误,但老师从未予以放弃,每次都让其认识体验到一时冲动后必须承担的后果,帮助其分清尊严与面子的区别,进行多次反复的鼓励、指导、帮助。

四、现状

经过长期努力,小A现已能和妈妈和解,认识到“她还是爱我的,只是用错了方法”,愿意体谅母亲。已经连续一整个学年没有不及格,在校内创办小提琴社团,课余停止去酒吧打工后以做小提琴家教赚取外快。被老师批评时虽不能及时改正,但已能够保持良好的态度,控制自己的情绪。

在班级内与同学能友好相处,正常出席课堂,遵守宿舍管理规定。主动关心自己的毕业实习及今后的发展方向。

然而无论是小A还是其母亲的性格状况及行为模式都是长期形成的,非常稳固,要彻底改变需要很长时间。小A到现在仍然有一些越轨行为,但总体已比入学初有了很大改进。

五、反思

作为教师,我们做着与人打交道的工作,我们接触着形形色色的孩子们。有些乖巧,有些叛逆,有些省心,有些让人无可奈何。但我们应该牢记,世界上没有两片相同的叶子,作为教师,我们应该如最细致的艺术家,赋予每一块璞玉最能绽放其光彩的形态,而不是如伐木机,将所有的枝桠砍伐成同一个模样。

也有些花朵,由于之前的种种经历,没有成长成我们期待的样子,作为园丁,比起抛弃她、厌恶她,我们更应该去了解他们的经历,看看他们成长中哪些因素造就了现在的他们,从而引导他们、灌溉他们,开放出属于他们自己的花朵。

也许开得晚,也许和别人期待的并不一样,但——每一朵花都美丽。

 

 

参考文献

1.     樊富珉 《团体心理咨询》 高等教育出版社 2011  p77-78

2.     戴维·迈尔斯 《心理学精要》 人民邮电出版社2009  p282

3.     霍华德·S·贝克尔 《局外人:越轨的社会学研究》2011  p28-29

4.     Robert D Nye 《三种心理学》 中国轻工业出版社 2010  p132

 

A case analysis of a student with difficulties

Abstract

In order to helping a student in difficulty, the author analysed family status, personality, psychologic status, behavior of the student. On basis of these studies,  we came up with a hypothesis that how these factors interact with each other and influence her adaption. We also discussed how to help the student in psychological techniques.

最新期刊

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