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稿件列表 > 班级心育
在线阅读 期刊目录

班主任如何帮助困难中的家长

当孩子出现焦虑、抑郁、沉迷网络、不能上学等情绪和行为问题时,家长可能会陷入如何自我调节或如何有效帮助孩子的困难中。困难中的家长可能茫然无助、痛苦自责,也可能偏执蛮干,升级原有错误的教养方式。困难中的家长要能给出问题中的孩子所需要的理解、关爱、支持和引导就需要有人来帮助家长脱离困境。班主任对困难中的家长伸出援手,给予关注、关心和启发,如同雪中送炭,使家长获得温暖、支持和成长。获得成长,有力量、有方法的家长才能真正的帮助孩子发生转变,也才能和班主任相互配合、形成教育合力。班主任可以从以下几方面帮助家长脱离困境、获的成长。

1.    看见家长的辛苦付出,启发家长关注孩子的心理状况和需求

班主任李老师发现佳佳上了高三后越发萎靡不振。佳佳经常交不上作业,上课时常趴在桌子上。李老师耐心地与佳佳进行了长谈,了解到佳佳心情沮丧、自我否定、担忧未来。李老师又询问佳佳家长是否了解她的情况,家长是否能给他一些支持和帮助。佳佳流着泪说“爸爸看不上我”,又讲了许多爸爸如何看不上她的事情。从佳佳的叙述中,李老师听到佳佳的爸爸对她的许多不满、指责,也听到了其爸爸在不满、指责言行背后的辛苦付出。李老师感受到佳佳的爸爸为了佳佳上好高三,如同旋转的陀螺,拼尽所能,然而这位爸爸却忽略或无视佳佳的心理状况和心理需求。佳佳的爸爸高压专制管理佳佳的学习生活,简单粗暴评判佳佳的表现。这种教育方式使其所有的努力付诸东流而不自知。李老师感受到佳佳的爸爸就是佳佳的主要压力源。其爸爸不改变,佳佳的情况可能会越来越糟糕。在倾听、引导佳佳之后,李老师约谈了佳佳的爸爸。李老师先看见和肯定其在养育孩子过程中的辛勤付出。李老师说:“我在和佳佳交流时,听到她说***妈要照顾还小的二宝,您差不多承担了照顾佳佳所有的生活。为了佳佳少花费些时间在上学路上,您花了很多的钱在城里租房子。为了提高孩子的学习成绩,又花钱给佳佳找家教,花时间接送孩子进行课外辅导。我感觉您是一位非常爱孩子又愿意付出的家长。”佳佳爸爸的心被李老师的话语打动,又叹口气说:“不怕付出,就是没有成果!”李老师请佳佳的爸爸说说他观察到的孩子情况。其述说了佳佳怎么样不会学、拖延、爱看手机、成绩不好等让他苦恼的问题。李老师理解其心情,又分享了自己观察到的佳佳的情况,然后说:我们观察到的是佳佳外在不令我们满意的行为表现。佳佳内在的心理状况,您知道吗?”佳佳的爸爸一脸茫然。李老师启发其说:佳佳和我交流时,泪流不止。她说,她很失败,她就好像偷了别人的人生却又没有活好。她感到抑郁、沮丧。她否定自己。她从您那感受到的也是否定,她说“爸爸看不上我”。她跟我说了您对他的指责、训斥。有一次,她坐在车子后座看手机,您突然停车,把她拖下车,猛踢一脚。她感受到的是爸爸看不上自己,她也看不上自己。”佳佳的爸爸神情凝重。李老师感觉其感受到了自己的言行对佳佳的影响。李老师继续说“佳佳目前的状况很令人担心。我担心她是否能完成高三学业,更担心她能否身心健康的成长。您有没有反思过是您什么样的做法阻碍了女儿感受到您的爱和付出,反而让女儿感觉您看不上她、她自己也看不上自己?”佳佳的爸爸沉默了良久,问:“那怎么办?”李老师开始和佳佳的爸爸探讨在父女互动中、在佳佳学习生活中如何关注佳佳被接纳、被尊重、能自主、有价值的心理需求、如何给予佳佳理解、支持、关爱和鼓励。佳佳爸爸在李老师的启发下,开启了调整改变家教方式的行动。在学校,李老师慢慢地感受到佳佳的变化。佳佳如同久旱逢甘雨的小树,重新绽放出生命的活力。

每位家长都是尽其所能的爱孩子。当家长爱孩子的辛苦付出被班主任看见和肯定时,家长会感受到被班主任理解和接纳。这有利于班主任和家长建立良好关系。良好关系为班主任启发和引导家长奠定基础。家长需要解决的常见问题是在家教过程中家长只关注孩子外在的行为表现,运用要求、命令、奖励、惩罚等“训练动物”的方式来塑造孩子的行为。其结果要么导致孩子逆反、与父母对着干;要么孩子被父母的强势压倒,变得焦虑、抑郁。面对家长不恰当的教育方式,班主任需要启发家长看到其教育方式对孩子的消极影响,引导家长感受到孩子的情绪状态和看见孩子情绪背后的心理需求,进而反思、改变自身言行。

每个孩子如同孕育巨大生命能量的种子。当问题中的孩子从家长那得到成长所需要的理解、尊重、关爱、自主、价值感等心理需求的满足,就如同种子获得了生根发芽所需的土壤、阳光、空气、水分的滋养,将成长为更好的自己。

2.    好奇家长的内在心理世界,启发家长感悟自己的成长经历

高一学生小健的妈妈主动找到班主任赵老师。其向赵老师述说了母子间发生的激烈争吵,希望赵老师能帮忙教育小健。小健的妈妈告诉赵老师,小健初中时很听话,可上了高中却大不一样、不听妈妈管。在赵老师的询问下,小健的妈妈讲述了他们之间的许多争吵,尤其近两天发生的事情。小健的妈妈询问小健是否正在读语文老师布置的课外书。小健说正在读。不久,小健的妈妈在书柜的最上层看见了那本书,其感觉小健在撒谎并质问他,可小健不承认。在填学校一项通知回执时,小健的妈妈发现小健把电话号码9写的像7,要求小健改正。可小健却说那就是9,妈妈不要管他。小健的妈妈生气地说“不要我管,我也什么都不管。明天开始,你自己做饭”。第二天早上,小健没吃早饭就早早去上学了。晚上,小健的妈妈做好了饭,等小健回来。可小健到家后说已经在外面吃过了。小健的妈妈指责小健在外吃饭不告诉她。可小健说是其昨天说不管自己吃饭。母子俩吵的不可开交,都说自己有理对方是错的。妈妈说要告诉班主任,可小健不甘示弱说“正好让赵老师评评理,看是谁对谁错”。在赵老师的印象里,小健在学校遵规守纪、学习认真,没有什么不妥。赵老师觉得直接做谁对谁错的裁判只是在母子冲突的某一方增加或减少了砝码,并不能解决母子矛盾。赵老师观察到小健的妈妈在述说时整个人都沉浸在伤心、难过中,也感觉到其对自己的信任。赵老师决定陪小健的妈妈去看看她伤心、难过背后的内心世界,看看是否能由此找到解决母子冲突的思路。赵老师说:我感受到了您的伤心、难过。您能跟我分享是什么让您这么伤心难过?小健的妈妈说,我小时候和我爸爸妈妈的关系不好。我那时就想等我长大有了孩子,我一定要和他有亲密的关系。而现在却这样……小健的妈妈抑制不住的流泪。等小健的妈妈平复了些情绪,赵老师问:您愿意多说说怎么想到长大了一定要和孩子有亲密的关系?小健的妈妈敞开了心扉,讲起了自己的成长经历。她说,我爸爸是军人,对我一直是军事化管理。每个时间干什么他都有严格的要求,比如晚饭后必须散步半小时、周末早晨必须6点起床跑步。高考报志愿时,我在提交的最后一刻偷偷的把志愿改成了北京外的大学。我太想离开他,获得自由。当我一个人坐火车离开北京,我本来因该高兴,可看着车厢里和家长说笑的同龄人,我感觉特别悲凉。赵老师共情小健妈妈的感受,又启发地询问:您爸爸忽视了您的意愿,不给您自主的空间。我想他一定是爱您,却不懂什么样的教育方式是恰当的。您爸爸的这种军事化管理方式疏远了你们的父女关系,也让您在报志愿的大事上一意孤行。青少年时的您决定未来一定要和自己的孩子有亲密的关系。如果青少年时的您用自己的感受告诉现在当妈妈的您如何和孩子拥有亲密的关系,她会对您说些什么?小健的妈妈沉默良久,说:看来,在我和儿子的事上,是我错了。赵老师请小健的妈妈分享如何得出这样的结论。小健的妈妈感悟到无论是自己为孩子好还是要拥有亲密的亲子关系,都要给孩子信任和自主的空间。

家长教养孩子的方式深受自身成长经历的影响。当孩子出现问题,父母不应该成为受指责的人,或被认为是罪魁祸首,因为家庭教育中的问题具有多代传承的情况。家长趋向传承其爸爸妈妈的教育态度、亲子互动模式、处理分歧的方法等。如果家长在孩子时被父母高压管制或忽略忽视,家长可能会把孩子时亲子间未解决好的某些问题无意识地带到与自己孩子的互动中。班主任在与困难中的家长建立良好关系、获得家长信任后,可以提醒家长走进自己的内心世界、觉察自己当下负向的情绪状态;启发家长反思这种情绪状态是否触动自己童年的某些经历,再引导家长从自身做孩子的经历中获得如何做好家长的感悟。当家长愿意看自己的成长,愿意反思、感悟,家长就开始建构家庭教育、亲子互动方式的新篇章,家庭中的问题也终止了传承,。

3.    共情家长的情绪反应,启发家长探索适合孩子成长的教养方式

高二学生琳琳被医院诊断为抑郁状态,正在服药治疗。班主任郝老师观察霖霖的情绪状态和学习状态好一阵坏一阵,起伏不定。有几次,琳琳到了学校却无法正常上课,或是蒙头趴在桌上,或是蜷缩到窗帘后面。郝老师向琳琳妈妈反应了琳琳在校的情况,并建议“琳琳不舒服时可以在家先休息调整,不必急着上学”。琳琳妈妈很矛盾,说:“我要是顺着她,她不想上学就不上,她不是更不想上学了,更不思上进了。”郝老师感受到了琳琳的妈妈想让孩子正常上学的焦急,她共情地说:我理解您想让孩子正常上学的焦急心情。我也期望她早日正常上学。郝老师希望能更多的了解琳琳的妈妈的做法,能启发家长探索出适合琳琳康复、成长的教养方式。郝老师问:您说的顺着她或者不顺着她还指什么?能和我多说说吗?琳琳妈妈讲述了最近发生的事情,她说:早晨,我约好了出租车,可是到了要走的时候,她说难受,不想上学。我觉得出租车马上就到了,不走是不守信的行为。我跟她说不能这么做事不诚信,必须走。我看见她难受我也难受,可我担心越顺着她她越不懂事。她说难受写不完作业,如果我不催,岂不是困难时不坚持,她会越滑越差!都高二了,学习不好,将来哪有出路啊!郝老师再次共情琳琳的妈妈对孩子学习状况、成长的着急,又耐心对琳琳妈妈说:您对琳琳的要求换在班里其他孩子的身上都可以,但现在琳琳正在服药治疗。服药意味着她的心理状态已经偏离了常态。她需要适合她的方式。您觉的您现在这样要求她正常上学、写作业,她的心情、学习好些了?还是更糟了?琳琳妈妈坦诚地说:学习落的越来越多了。她也抱怨我,说我逼她。 琳琳的妈妈迷茫、不知所措地问郝老师该怎么办。郝老师建议琳琳妈妈:把支持琳琳调整情绪状态放在首位,学习放在第二位;理解、接纳琳琳目前无法正常上学和写作业的状态,不指责、不抱怨、不催促琳琳。相信孩子的情绪状态调整得越好越有利于她回归正常的学习生活,琳琳越可以创造有出路的未来。琳琳妈妈在郝老师的开导下,愿意和琳琳一起面对抑郁状态,接受用适合琳琳康复、成长的教养方式。

当孩子的心理问题影响到学业时,家长会焦虑、着急。家长为了把孩子扳回到正常的学习轨道上,常加强自己认为对的教养方式。家长的焦虑中包含着对孩子健康发展的美好期待。班主任需要共情家长的这份情绪情感,让家长感受到班主任与家长拥有共同的心愿和目标。家长认为对的教养方式中常常包含着强迫孩子达到某些要求,缺少适应孩子情绪状态的灵活调整。例如,家长要孩子坚强、要孩子努力、要孩子快一点;孩子难以做到时,家长就受不了,通过指责、说教、抱怨等形式加强要求。结果,事与愿违,孩子的情绪和学习状况更加糟糕。班主任可以肯定家长对孩子有要求有期待,再引导家长学会依据孩子具体的情绪状态灵活调整教养方式。例如,家长能觉察、接纳孩子的情绪状况,允许孩子有脆弱的时候、有休息玩耍的时候、有慢慢来的时候。当家长开始实践灵活调整教养方式,家长就开启了适合孩子成长方式的家教探索。

家长是普通人,不能理所当然的认为家长就应该懂得如何教养孩子。家长需要班主任情感上的支持,认知上的引导,行为上的鼓励。班主任也不是圣人,不能理所当然的认为班主任就应该懂得如何帮助家长。班主任需要在实践中不断探索,班主任也需要接纳自己有时无法促进家长改变。班主任间共同研讨、分享经验、相互支持有利于班主任获得情感支持和专业成长。班主任在帮助家长中实现助力学生成长,也成就自身的价值! 

最新期刊

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