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稿件列表 > 班级心育
在线阅读 期刊目录

以爱为半径,画“花”之圆 ——小学一年级随班就读儿童入学适应性教育案例

一、案例概述
   开学第一天,作为一年级班主任的我,照常召开新生入学的第一次家长会,向家长介绍学校各项管理规程、一年级新生入学注意事项等后,孩子们在家长的带领下开始了第一次路队排列……为了让孩子们记住自己的位置,我让家长跟孩子一起认识自己前面和后面的同学,很快,绝大多数家长都示意已经完成了。这时,几位“慢”的家庭中开始出现不和谐的声音:“你去跟他打个招呼呀!”抬眼望去,几位家长的表情都开始焦灼。做为一名心理教育工作者,相较于一般教师,总会对这类现象多了份警惕,我以“有些孩子会害羞些,没关系,他现在不愿意认识同学,很快就会主动去认识好朋友的。”终止了家长对孩子的强迫。……等所有家长都离去了,我发现,还有一位家长站在教室外——就是刚才说话声音格外大的那位家长。这位母亲充满焦虑的眼神告诉我,她有很重要的事情需要单独跟老师说。
  萱萱(女,化名)是个不一样的孩子。由于先天残疾,她的左手没有手指,日常的很多动作,她都只能用右手单独完成。因为行动受限,加上孩童之间的童言无忌,她被很多玩伴嫌弃过。长期处于被歧视的集体环境之中,导致萱萱的性格变得孤僻,但在家又十分任性。“她说她晓得大家不喜欢她,不愿意跟她玩。我跟她说过很多次了,不用在意,可她还是很受影响,现在叫她跟人玩都不去。” ……妈妈语气中透着浓浓的无奈和担忧。
二、教育措施
作为一名班主任,每一个特殊的孩子,都是一个很好的教育科研对象。应用有效的教育方法,针对性地在生活、学习和心理上做出积极引导,帮助特殊儿童也能适应新环境,顺利渡过入学适应危机期显得尤为重要。为此,我从以下方面采取了针对性的措施:
(一)勤和家长沟通,形成教育“同心圆”
   萱萱生活在一个普通的二胎家庭,爸爸长期在外务工,妈妈和外公外婆一起照顾萱萱和上初中的姐姐,由于生理缺陷,家里从小给予了萱萱格外多的宠爱和宽容,导致萱萱在家很任性。为使萱萱能拥有跟姐姐一样的教养环境,作为班主任的我,充分利用微信和家访,积极和家长交流,了解萱萱在家生活状况,与家长共同分析萱萱身上的优点和缺点,与家长就孩子的教育问题达成共识。同时,耐心指导家庭教育方式,与学校教育形成“同心圆”。
(二)抓住教育时机,缔造友爱之圆
   一滴水如何才能不干涸?——把它放到大海中去。一个孩子如何才能快乐地成长?——让她回到有爱的集体中去。对于萱萱这种随班就读残疾儿童,我们的班级生活更应该成为孩子成长的温馨港湾。本着这样的初心,我在班级管理上格外用心:
1.及时纠正舆论导向,消除集体中的歧视
  集体的舆论既是教育的手段,也是教育的目标。为使萱萱在新环境中不受歧视,开学第二天,我在班里组织了新生个人的自我介绍,请每个孩子都介绍自己的个人信息和兴趣爱好。轮到萱萱上台时,有童言无忌的孩子已经开始加入“特殊说明”了:“老师,老师,她没有手指。”“哦,你的观察真仔细,说明你很关心同学呢!那你知道她的手为什么和你的不一样吗?”……于是,一场有预谋的主题心理班会——《我和你,不一样》召开了。通过这次主题班会,学生感受到了彼此之间会在身体、外貌、性格等方面有所不同,接纳彼此的不同,是友好交往的前提。在萱萱介绍完自己的兴趣爱好后,我再询问学生:“现在,你觉得萱萱与你的不同,会影响你和她做朋友吗?”“她跟我一样,都喜欢画画,我愿意跟她一起玩。”“我也愿意。”“我也愿意。”……我用余光观察着萱萱——黑瘦的小脸红彤彤的,眼睛里的光,亮起来了。这是个好的开始。
2.班级环境正常化,给孩子植下公平的根
  特殊的孩童,其实内心更渴望能够“正常化”——跟普通孩子正常的学习,拥有正常的生活环境。萱萱的肢体残缺已确使她无法正常生活了,如何才能让她正常的学习呢?基于这样的思考,我在观察、了解萱萱在智力上并无明显不足之后,跟班级各科老师单独交流了萱萱的教育方式——正常要求对待和支持鼓励同步,即确保萱萱在上课、作业、集体生活上与其他同学是一样的。
当然,这样的要求对于已经被特殊对待了整个幼儿园时期的萱萱来说,是一个需要坚持才能顺利渡过的过程。刚开始,萱萱还是和从前一样不愿意参与教学活动,作业也是一笔不动。但在各科老师们的一致要求之下,萱萱逐渐发现:她无法得到特殊对待,必须要参与学习活动,而且,对于做得好的地方,能够获得跟其他同学同样的奖励……正常的生活,平等的对待,悄然在萱萱的心里植下了根。
(三)以爱为半径,激发个体自信的“圆”
   “没有爱就没有教育”。特殊儿童的教育,是对教师教育能力的考验,更需要教师能够将“爱的教育”运用到极致,激发个体的内在动力,将自信画成最大的“圆’。要想取得良好的教育效果,就需要针对萱萱的具体情况对症下药,从根源上树立自信,才是给她的最合理的帮助。
首先,课上给予萱萱足够的关注,及时捕捉她的一举一动,抓住时机给她表达的机会。从最初的简单的数物体个数开始,从她注视老师的那一刻起,从她微微举起的手开始……尝到积极参与发言的甜头的萱萱,口头表达能力越来越好了。
其次,课下及时了解萱萱的学习状况,及时为她答疑解惑。对学生来说,学习是提升自信最好最快的方式。对萱萱的课后辅导和鼓励,让她逐渐完成了从游离课堂到积极参与和独立完成学习活动的转变。
最后,结合班集体活动,充分肯定,让自信伴随其日常生活中。刚入学的一年级学生,日常行为规范的养成教育尤为重要。相较于大部分孩子,萱萱的日常行为都较好,经常受到各科老师的表扬,这也增强了萱萱的自信心。经过近两个月的自信心培养,萱萱的改变有目共睹,已经拥有了一批玩伴。
三、教育感悟
    班级教育中,每个孩子都是一朵不同的“花”,个体的差异性要求班主任的工作更具个性化。但对于特殊儿童的入学适应性教育,笔者认为,在采取针对性教育措施的时候,还应注意以下几点:
1.凡事有度,过犹不及。对学生的爱,应是理智的,或柔或怒或喜或悲,尺度的把握尤为重要。不切实际的过度纵容,对特殊儿童的成长反而会是另一种摧残,宽严并济才能达到理想的教育效果。
2.行之有策,方法多样。不拘泥于单一形式的教育,能让我们的班级管理更加灵活和有效,特殊儿童入学适应性教育,更需要多种教育方法相结合。成为一个“智者”,才能培育不同的“花”同样绽放。
3.心理相容,方能长久。“相容效应”告诉我们,学生会因为喜欢一个老师而喜欢上这个班级。关爱的力量,能拉近与学生的心理距离,放大我们的人格魅力,促进班级文化的快速建立。
  此外,班主任还应在“强己身”上下功夫,提升自己的教育水平、提高自身的情绪调控能力……
  总之,每一个班级都是一座花园,特殊儿童的教育尤其需以爱为半径,方能画出花之“圆”。
 
 
【参考文献】
1. 教育部关于加强残疾儿童少年义务教育阶段随班就读工作的指导意见,教基【2020】4号;
2. 特殊教育概论(第二版),刘春玲,江琴娣,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16.
 

最新期刊

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