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稿件列表 > 班级心育
在线阅读 期刊目录

克服约那情结,激活个体生命

克服约那情结,激活个体生命

山东省烟台市莱阳市文峰学校   李申松

lytwlss@126.com   13792543366   邮编:265200

              

【摘要】约那情结是初中生普遍存在的一个阻碍自我实现的心理障碍。可是,这个问题在实践中并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于是,结合典型案例,理清约拿情结形成的内在机理,为学生的个体教育提供一个全新的实践路向,就成了差异教育原理研究的一项重要任务。

【关键词】约那情结;差异教育;初中生

当下,很多学生的生命处于被抑制的状态,而且普遍与约那情结有关。问题的发现,要从班里的小源谈起:

一、初识约那情结

2017年,小源分到了我班。他是一个很安静的男孩,自律性特别好。有一天,我跟小源商量让他当纪律班长,可是小源扭扭捏捏的很难为情。我问他原因,他又支支吾吾地说担心做不好。我没有勉强他,但心理产生了一个疑惑:小源为什么缺乏担当的勇气呢?

这期间,我恰好在马斯洛的《人性能达到的境界》一书中偶遇到了“约那情结”这个概念。约那,源自基督教,意为“鸽子”。鸽子性情驯良,马斯洛把它作为一种在机遇和压力面前畏缩、逃避的情绪状态的隐喻。他认为:“从大多数的情况来说,我们有可能比我们的实际表现更杰出。我们都有尚未运用的潜能或尚未充分发展的潜能……我们常常逃避责任……正如约那力图——徒劳地——逃避他的命运一样……我们肯定爱慕那些体现了真、善、美、公正、完善,最终取得成功的人。但他们也使我们不安、焦虑、困惑,也许还有些妒忌和羡慕,有点自卑、自惭。他们往往使我们失去自信、自制和自重。”这种现象,马斯洛最初称之为“对自身杰出的畏惧”“逃避自己的命运”“躲开自己的最佳天才”。[1]

很显然,这是马斯洛心理动力学理论上的一个假设——人不仅害怕失败,还害怕成功。起初,我对此并不以为然,心里想谁会傻到不想让自己优秀呢?为了“驳斥”他的观点,我对任教的初二120名学生进行了现场调查,结果他们纷纷点头说“有”:97.2%的人认为优秀了自己,老师和家长的要求和期望值会更高,自己面对的压力会更大,保持优秀会变得更加艰难;82.5%的人认为听从老师或家长的建议后,曾认真改正过自己身上存在的问题,但后来因为自己太懒,或者觉得自我改变难度太大而没有坚持到底;70.9%的人感到迷茫、焦虑、缺乏动力;69.3%感觉知识学习太难、太无聊……调查结果显示:虽然成因因人而异,但学生心里确实普遍存在“约那情结”,而且对学生的影响面之大很出人意料。

人的自我超越,实际上是通过攻坚克难完成一个又一个目标任务的过程。在阶段性目标完成后,如果能产生“无限风光在险峰”“太爽了”“我很棒,我真行”之类的积极体验,那么他会继续带着激情挑战下一个目标,但如果产生的是“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 “高处不胜寒”“一山放过一山拦”“百无聊赖,唯有手机”之类的负面体验的话,那么他就会逐渐失去继续前行的动力,在走向优秀的路上容易选择逃避——具体表现为缺乏上进心、害怕失败但又害怕成功。所以,作为一种阻碍自我实现的心理障碍因素,约那情结犹如摆动着的钟摆,左端是对优秀的期待,右端是对困难的逃避。想要引导学生走上自我发展之路,教师需要帮助学生克服约那情节。

二、小源约那情结成因分析

差异教育认为,即便是普遍性的教育问题,也要有面向个体的具体审视。于是,我开始探寻小源约那情节的具体成因。通过任课教师,我了解到小源智力条件虽然比较不错,听课也挺“认真”的,但眼里缺少光亮,有些空洞和漠然,对老师的授课难以产生积极的情绪体验,既不愿积极回答老师的问题,也很少主动向老师问问题。

接下来,通过几次家访,我了解到小源父母结婚后因“三观”不合、缺乏沟通导致矛盾重重,经常在孩子面前吵架。父母也不大注意与孩子的沟通方式,经常以抱怨、指责的口吻相待,有时会拳脚相加。随着青春叛逆期的到来,小源的反抗日渐增多,即便是做错了事,例如晚上趴在被窝里整宿整宿地偷偷打游戏被父母发现了,也不敢坦然面对,多以泪洗面,少有言语上的沟通。

我还了解到,小源幼时吃晚饭哭闹,被爸爸一怒之下抱着关在了黑乎乎的家门外。跟伙伴们一起玩,曾穿着轮滑鞋从高处往下跳,结果未站稳,摔倒在松软的草坪上,把胳膊别断了。当时他疼得哇哇直哭,但因为没有外伤,胳膊也没肿,所以父母大意了,没带他看医生。第二天早上,当看见小源的胳膊肿了,父母才匆匆带他去医院做了诊治。从知道检查结果开始,无论是动手术,还是后来的抽线,小源再没哭过。父母很感动,觉得儿子很坚强。跟朋友一起玩,曾被悠悠球打破过头,流了一脸血。受到他人欺负时,爸爸总是看不见孩子渴望被保护的需求,只是一味地在大道理上告诉他忍一忍或者躲着“坏朋友”远一点……这些事,在小源内心深处留下了很大的童年阴影,他遇事倾向于退缩,面对学习压力也是如此。

小源的爸爸,是一个忧患意识比较强的人,经常教育孩子要树立问题意识,对孩子的要求也很高,希望他将来能光宗耀祖。小泽告诉我,他觉得自己什么都不如人家,什么事也干不好,学习缺乏激情,习惯于屈服和顺从。“容易屈服、赞同和顺从的个体——那些容易被控制的人——通常不能有效地应对压力……顺从者更倾向于宣称自己感到自卑和能力不足……最重要的是,顺从者,也就是那些屈服的人,在情绪加工过程中缺乏开放性和自由。他们的情绪受到限制,缺乏自发性,倾向于压抑自身的冲动……往往对自身的动机和行为缺乏认识”。[2]

三、对小源的个体教育转化

小源感受外界的方式可以概括为“隐形的疏离与冷漠”,这也是约那情结在他身上的具体表现。我把小源的“自我压抑式的隐形反抗”和“自我理解程度偏低”作为突破点,开始对他进行个体转化。

(一)提升家庭教育品质。为了让家校形成教育合力,我建议小源父母多读一读《好妈妈胜过好老师》《给孩子一生的安全感》《0~12岁,给孩子一个好性格》等家庭教育书目;遇到教育观点相左时,不要当着孩子的面争吵,可以咨询一下真正懂教育的朋友或老师;要在承担责任中经营好夫妻感情,遇事多商量、包容;对孩子的期望一定要与孩子的实际发展水平相适应,期望值过高本身就是约那情结的重要诱发因素(容易产生焦虑、习得性无助等负面情绪)。我很明确地告诉家长,小源是个很有潜质的孩子,夫妻之间如能形成默契,既可以防止把冷漠传染给孩子,又可以充分挖掘孩子的潜能,助力小源做最精彩的自己。

(二)对话童年和潜意识。为了尽早让小源从童年和潜意识中走出来,我们俩进行了一次关于“伤疤的隐喻:对话童年和潜意识”的促膝长谈。我告诉小源,胳膊上的伤疤对他带来的影响蛮大的:首先是在饮食上几乎不吃蔬菜,过于喜欢肉食,更喜欢吃红烧肉、红烧排骨、可乐鸡翅、肯德基等,过于喜欢饮料,这是以放纵的方式在吃喝上“善待”自己的身体;其次是过于安静,不像许多青春期的男孩一样喜欢通过运动来展现自己的力量,总是担心自己会被撞着、伤着,这是以安静的方式“保护”自己的身体;再次是对问题不敏感,极少主动问老师问题,遇事倾向于作负面假设,会因躲避预想中的父母的批评而故意把卷子落在学校里,甚至会事先修改分数,这是以逃避的方式“对待”身体的不良体验;最后是遇到学习困难和压力的时候,缺乏顶着压力往前冲的果敢和勇气,不愿更好地使用自己的精力和身体,遇到挫折习惯于退而求其次,喜欢从自己的优势学科或考不过自己的同学身上找优越感,青春期的到来并未唤醒他的意志力,这是以低勤奋的方式“爱惜”自己的身体……看着小源的默默不语,我鼓励他日后要时常跟自己胳膊上的伤疤对对话,争做一个阳光、积极向上的大男孩。

(三)重视学科协同育人。针对小源的问题,我们任课教师在多次研讨的基础上达成了对他的个体转化共识:按照低起点、小步子、多鼓励的原则,引导小源在小组讨论中说一说,做一做,然后一步一步地把他引向“学习金字塔理论”的最高端——教他人,让他多生成可以有效消解约那情结的“高峰体验”。

此外,我们还鼓励小源积极参加学校心理社团组织的诸如“我给自己点个赞”“班级里的你我他”等活动,引导他发现自我;鼓励他积极参加学校组织的“老吾老以及人之老——敬老院周末志愿服务活动”“我为大地增绿茵义务植树活动”等社会公益活动,引导他通过劳动教育打开自我,拥抱自我、社会和自然;鼓励他多阅读《名人传》《童年》等励志类经典名著,引导他通过感悟伟人的磨难,倾听坚毅的灵魂,直面自己的人生。

(四)发挥班级育人功能。班里的学生时常会产生一些小摩擦,作为班主任,我不一定能及时了解、化解。为了解决这个问题,也为了为转化小源搭建一个平台,我特意增设了一个班级管理岗位——调解员。在参与调解同学矛盾的过程中,小源既了解了他人,又在道德两难的情境中强化了自我道德判断——这对小源增强自我意识起了很重要的作用。即便是遇到了他自己解决不了的问题,他也能通过寻求老师的帮助来解决,而不至于在约那情结的束缚下习惯性地选择退行。

(五)涵养体育精神。体育运动的好处有很多,既可以锻炼身体,又可以阳光心态,而且像篮球、足球之类的集体运动项目,还可以让人在合作中打开自我,在竞争中释放自我,在冲撞中勇敢自我。小源比较擅长体育运动,于是我请体育老师给他讲解了各种运动项目的育人价值,鼓励他自选个人喜欢的运动项目。最后小源选择了篮球,参加了学校篮球俱乐部。经过一段时间的锻炼,小源进步很快,被正式选为校篮球队队员,代表学校参加校际篮球比赛。比赛过程中,小源虽然还是有些放不开,不敢大胆、灵活地开展“进攻”,但令人欣慰的是,他比先前“勇敢”多了。

(六)开展积极心理暗示。我鼓励小源每天上学前,面对镜子坚定地说“我是最棒的”;每天放学后,再对着镜子用微笑看着自己,想想一天来自己克服了哪些困难,在哪些方面实现了自我超越,哪些事情让自己产生了存在感、获得感、成长感和价值感;每个周末,把自己最骄傲的表现写在成长日记里,与“未知的自己”分享成长的喜悦。此外,我们课前还经常在班里合唱《超越梦想》《苔》等励志类歌曲,用音乐元素激活小源生命潜能。

现如今,小源初四快要毕业了,考入我市重点高中对他来说早已不是困难。更让人感到欣慰的是,小源告诉我说他打算考山东大学,学习计算机专业,将来当一名软件架构师。由此可见:克服约拿情结,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完全可以作为差异教育的一个重要实践路向。

 

[本文系烟台市教育科学“十四五”规划重点课题“差异教育原理深化研究”(课题编号:YJZHDI145029)阶段性研究成果]

 

参考文献:

[1]马斯洛.人性能到达的境界[M].曹晓慧等,译.北京:世界图书出版公司北京公司,2014.7:31—37.

[2]罗杰斯,弗赖伯格.自由学习(第3版)[M].王烨晖,译.北京:人民邮电出版社,2015.1:305.

最新期刊

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