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稿件列表 > 班级心育
在线阅读 期刊目录

SFBC巧对三类学生冲突

 

不是每个学生犯了错都能自觉地知错就改,在我的班主任生涯中,我遭遇过很多知错不改的学生,他们会用各种令人头疼的方式抗拒老师的批评,当我将学生们的抗拒现象进行归类后,我发现了一个相当有趣的现象:学生们对于错误的表现,基本会以三种形式表现出来:战,这类学生面对批评往往会反应过度,具体表现为攻击、易怒、吵闹、顶嘴等;逃,这类孩子多半会以回避、推卸责任、顾左右而言他的表现展示自己内心的抗拒,同时在后续学习中出现难以专注、脆弱、易疲劳等症状;僵,这类学生会选择情感隔离的方式自我保护,面对老师的批评,他们会完全封闭自我,拒绝对你开放,以呆僵、冷漠的姿态与外界情感隔离,让你根本没有办法找出问题所在。

如何处理学生的烦恼、愤怒、失望、恐惧等消极情绪,减少来自学生的抗拒,预防学生发生不当行为,营造出尊重和负责的师生氛围呢?在无数次的师生对垒中,我发现焦点解决短期心理咨询(简称SFBC)是最有效的解决方法,SFBC致力于构建一种新的师生互动关系,这种关系能使教师从不同角度看待学生,当教师逐渐形成新的认知,学生的不同行为也会随之产生,当学生意识到教师的批评与提醒是真诚的,是为了共同解决自己身上的问题,师生之间的关系就能从对立面转变为合作关系,从而把学生的违规行为降至最低。

一、改变介入方向,终止对抗行为

选择以“战”为抗拒方式的学生往往不懂尊重为何物,他们或许真的不懂如何与老师交流,或许很容易受消极情绪牵制,或许尝到过对抗带来的好处——老师会投鼠忌器不敢轻易批评,总之,在他们以往的经验中,他们习惯了与老师进行对抗,以此发泄自己的愤怒或深层次的恐惧,并希望借此手段逃避应有的惩罚。我曾经无数次被这样的学生激怒,放任自己的坏脾气与学生硬对硬,引发愤怒共振,带来更多的对立,让自己陷入后悔以及更多的焦虑之中。既然对抗无效,那就做一些他们意想不到的事情,比如保持冷静或做一些不一样的行为,使学生打出来的拳头陷入虚无之中,无从着力。

女生小菲,是全校闻名的“杠精”,天不怕地不怕,跟谁都杠,父母和教过她的老师都甘拜下风,平时都会有意识地避其锋芒。反正这孩子成绩优秀,又自视甚高,只要不耽误学习,大家高度一致地对其保持“睁只眼闭只眼”的态度。但如此一来,进入四年级的小菲越发肆无忌惮,只要稍不随她意,她就会发飙,不出气不罢休。跟她短兵相接几次后,我也见识了她的蛮横无理,尽管她成绩优秀,但同学们都不喜欢她(谁会喜欢趾高气扬动不动欺压别人的同学),越是被孤立,她的脾气就越是暴戾,发作越是频繁。种种现象我看在眼里,急在心里,若是再不纠正小菲“不尊重、不迁就”的习气,不仅不利于班集体良好氛围的养成,而且对小菲也极为不利。

正当我暗自筹谋时,小菲和前排同学发生冲突,炸毛了的她趁前排同学不留意,竟然将对方的头发剪下了一大截。更过分的是,当我批评她的行为时,她非但不知悔改,张口就跟我杠上了:“所有的老师中,我最讨厌的就是你。你去照照镜子,看看你头上翘出来的白头发。你再骂我,当心老死!”这机关枪扫射一般喷出来的话,真的可以让我一口老血喷出来当场挂掉。不过这也让我意识到,继续指责只会增加她的反感,姑息纵容又会加重她的跋扈。唯一的办法就是改变介入方向,用一种新的手段干预此次冲突。迅速思考后,在所有人震惊的眼神中,我字正腔圆地说道:“你的话让我很惊讶,老师自己也没留意这一根根翘出来的白发,你却注意到了。这让我感觉到一种被关心的温暖,老师很喜欢这种感觉,真好!谢谢你!老师就听你的话,不再骂你了。不过,老师很想听听你更多的建议,我们能谈一谈吗?” 后续的谈话中,我就“最讨厌的老师”展开话题:“请你说出老师让你讨厌的地方,如果能建议老师怎么做那会更好,这样我会照着你的建议一一改正。因为,我不想做一个让我的学生讨厌的老师。” 她写下来的建议,比如“看到学生的每个优点并予以肯定和表扬,对学生的错误要以包容的态度,尽量多和学生沟通,不要辱骂和讽刺学生,批评学生不要当着全班或是其他同学的面,要保护好学生的自尊心,要求学生做到的自己必须先做到”等,我都认真地输入电脑,张贴在教室的“公告栏”,请小菲以及全班同学监督。我把《呼啸山庄》中“希刺克厉夫与哈里顿”的故事讲给小菲听,同时非常真诚地告诉她:“只要你一天是我的学生,我就要对你的成长负责。你讨厌我,是因为你不喜欢我咄咄逼人的样子,可见你的内心也希望做一个受人欢迎的人,所以,我会尽我全力帮助你成长为你心目中那个优秀的你,当然,用你不讨厌的方式!”

改变不可能立竿见影,多数时候小菲依然言行猖狂,惹是生非,但既然有了这个约定,我每次都会名正言顺地介入,绝不听之任之,不过方式以倾听和劝告为主,由于本着公正公平的原则,小菲渐渐也能接受一些惩罚。改变尽管细微,但确实在慢慢地发生着。某日小菲突然交给我一封信:“瞿老师,我收回我说过的话,你不但不讨厌,而且我现在最喜欢你。我也想做一个不被人讨厌的人,我会努力的,请老师督促我!”

当我们面对以“战”为方式的学生冲突时,最好的办法就是和他们建立良好的关系:这种关系不是一味地退让和迁就,这样只会让他们越发不尊重你,越发得寸进尺;这种关系应该是基于“规则”之下的提醒和引导,以一种非指责性的、没有威胁的姿态介入,坚定不移地朝向目标前进。当我们赢得了他们的信任,自然也就赢得了他们的配合。

二、鼓励责任担当,消弭推卸行为

选择以“逃”为抗拒方式的学生通常都缺乏责任担当意识,一旦被指责做错了事,便习惯性通过责备他人来进行自我防卫;或者因为父母、老师的期待而受伤,并以责怪他人来回应,如此一来才不会感受到强烈的被拒绝感。对这些学生,我曾经通过好心批评、质疑及轻微责备,甚至冷处理来帮助学生“看到光明”,但这些策略多半以失效告终,表面上我的“循循善诱”似乎让学生无言以对,事实上学生为了避免说得多而遭到更多惩罚,就会以忽略的态度对待这次谈话。有感于这类学生总是感觉自己“被控诉”,而且在言行上表达出想要改变自己名声的意愿,那么我就有意识地为他们“创建一个能够体验到有胜任感的环境”。

男生小瑞身上集中体现了这类学生的特点,“那是别人的错”几乎是他的口头禅,至于作业错误被留下来,只要老师没留意,他一准开溜,即便被当场抓包他也能一脸无辜地说出各种借口“我不知道、没听清楚、我以为可以走了”……

长绳赛事前,每个小队都在投入练习,小瑞队的队员们却闹开了:“老师,小瑞发脾气,不来甩绳了,让他跳他又不肯跳。”“我们队没希望了,一盘散沙。”“直接放弃好了。”“都怪小瑞”……受到指责的小瑞边哭边喊:“是你们自己跳不好,还要怪我不会甩绳,你们甩得比我更差,还来怪我。我讨厌跟你们一队……”

我连忙把小瑞拉到一边:“老师看出来了,其实你心里特别想让小队赢得冠军,而且你也努力甩绳,同学们误解你了。所以,其实你是愿意继续甩绳对吗?”小瑞点点头。我立刻大声为小瑞澄清:“大家误会小瑞了,小瑞很愿意甩绳。好,我们继续为冠军努力。”小瑞回归甩绳的位置,不仅认真甩绳,而且还不停地鼓励跳绳的队员:“加油,你行的。把绳子当成一根棉线,勇敢向前冲。对,就这么跳过去,你是最棒的……”队员们在小瑞的带动下,配合越来越默契,在比赛中真的拿下了冠军。

当我们面对这类学生的抱怨时,没有必要非逼着他们承认错误,比说出“我错了”这三个字更重要的是与他们合作,为他们设立目标,发展一个有胜任感的新任务,鼓励负责,不鼓励指责。当这样的信念藉由他们的行为建立起来后,他们那种习惯性的逃避意识,推卸方式也就渐渐消弭了。

三、搜索例外因素,走出自困僵局

三类学生中,这类学生会用“油盐不进”的无动于衷让我们陷入唱独角戏的尴尬状态,当一切语言都不起作用时,我们的挫败感也会增长,甚至会放弃对这类学生的教育,消极地等待他们这股子“劲”过去。而等待也会让我们越发被动,他们会一次又一次地“僵”,而我们只能一次又一次地“等”。这一场拉锯战全取决于学生自己要不要走出僵局,我们则完全无能为力。但我相信事实并非如此,我更愿意去思考,假如我处理学生问题无效,那就意味着我应该换一个角度去思考问题,选择一些与之前不同的事情去接近学生,努力听到学生内心的需求并予以满足。

这个早上,女生小雅因为交不出回家作业又进入了“僵”的状态,她用外套把自己的头包起来,对外界的声音拒绝回应。上午的三堂课,无论学科老师采用何种形式的晓之以理、动之以情,无论同学怎么推波助澜地劝慰、提醒,她都置若罔闻,蜷缩在自己制作的“壳”内。

午饭时间,看着依然自闭的小雅,我思索着该说些什么话才能引起她的注意?忽然,我想起前段时间我们在学校菜园种下的蚕豆,那次活动小雅写了一篇非常出彩的作文,被我推荐到学校公众号发表了出来。事后,她不断地追问蚕豆是否发芽、会不会冻死,表现出对菜园极大的关心。也许蚕豆可以成为打破僵局的一粒种子。我把饭盛好后端到她面前,俯身对她说:“小雅,大课间时,我注意到菜园里有了绿色的苗,那些蚕豆都长出来了,不过我不确定你种的蚕豆是不是也发了芽。我真担心的蚕豆苗也像你一样,躲在土壤里不肯出来呢!”话未说完,她就有了动静,三两下扒开了蒙着头的衣服,一边嘟囔“蚕豆发芽了,蚕豆发芽了”,一边站起来就要出去。我按住了她:“别急呀,先吃饭!蚕豆苗如果也想你一样不肯吃饭,哪里还能长大?你得给你的蚕豆做个榜样。”她立刻狼吞虎咽地吃了起来。待她吃完,我宣布了蚕豆已经出芽的喜讯,并告诉大家下午第三节课我们要去观察蚕豆苗,给豆苗们浇点水,加点儿土壤和肥料。在这之前,希望每个同学能把学习任务完成好。小雅明显有了不安的情绪,但她也知道,如果没有我的钥匙,她根本不可能走进菜园观察。尽管情绪低落,她还是拿出了作业本。我及时表扬了她:“小雅,你的蚕豆一定会耐心等你,所以你也不要让它失望。你放心,只要你完成了作业,就算剩下你一个人,瞿老师也一定会带你去观察。”

有了我的保证,她耐心又安静地做了起来。下午第三节课前,她终于把所有欠下的作业全部上交。观察菜园的时候,她又恢复了活蹦乱跳的样子。

选择以“僵”为抗拒方式的学生看似努力与外界隔离,用刺猬般的刺将自己团团围裹起来,让任何一个靠近者碰钉子。但根据我和这类学生的长期接触,我发现事实上这类学生对于自己在意的事情非常敏锐,而且,几乎每个学生都会擅长于或是特别关注某些领域。如果我们能够发现这些领域是什么,并找到是什么在起作用,然后把这些策略运用到处于“僵”状态下的学生身上,就能打开师生之间的合作之门,使学生出现行为和动机上的改变。

作为班主任,我们的日常几乎就是面对各种学生冲突,很多时候,我们都会遭遇“束手无策”的尴尬境遇,甚至因为一个人、一件事,毁了一天的心情,我们也会抱怨“我是一个班主任,我要面对的是40名学生,而不是把时间都用来帮助一个人”。理由很真实,但问题是这些学生依然将留在班里,依然会制造麻烦,干扰整个班级。抱怨是无效的,我们必须“相信自己可以成为帮助这些人的专家”:在确认了战、逃、僵三类问题时,我们班主任绝不是要去打压和对抗这些出现了问题的孩子,而是要思考如何帮助这些学生,我们要坚定不移地用我们的语言和行动向孩子传达出这样一个信念:“错误不是你本人,而是试图控制你的恶魔,老师的使命就是和你站在一起,用我们共同的力量去打败恶魔,让你成为你自己,而不是被恶魔控制的奴隶。” 只有在这样的信念支撑下,我们才会选择更人性化的方法,沿着正确的道路披荆斩棘。

 

最新期刊

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