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稿件列表 > 班级心育
在线阅读 期刊目录

“以情带班”之初探

 

十几年的班主任工作中,好班孬班都带过,在带班中,我自始至终坚持一个原则:以情带班。其含义就是注重学生的心理感受,将各种各样的情感融于班级管理中去,用真情来管理班级。在我看来,“感人心者,莫先与情”,友情、亲情等情感在学生的心目中极为重要,教师只要善于善待他们的情感,拨动他们的心弦,那必定能奏出优美乐曲,达到“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的育人效果。在我的经历中最能体现出这一点的应该是我接手A班的一段经历。

A是个高三毕业班,之前由于种种原因,班主任更换较为频繁,“军心”涣散,凝聚力下降,已渐入乱班行列,几乎所有的任课老师都大呼“头疼”。要接手这样的班,本来压力就很大,况且那时恰恰爱人遭遇车祸左大腿粉碎性骨折后卧病在床,一切家庭重担都落在了我的肩上,拖着一个还未断奶的孩子更使我倍感生活的艰辛。

难归难,工作要做好,一个教师的职业道德告诉我,要对得起领导的信任,要肩负起对学生的责任。我开始留心向相关的老师了解该班的情况,各种说法均有之。但大都认为该班学生逆反心理强,难于管理,自我意识强,很是混乱是个现实;但初步了解后,我也发现该班亦有可取之处,那就是多才多艺者较多,关键时刻心也很齐等。心中有底后,我明白要抓好这个班,必须付出十二分的努力,而且我断定一个自尊、自信、有凝聚力的班集体的创建是我的首要目标。因为根据马卡连柯的经验,教师对任何一个学生的工作,或对任何事件的处理,其成效,取决于班级集体的状况。在良好的集体里,自尊心是很容易培养起来的同样。而且心理学家勒温也认为:一个人的行为是个体与环境中各种力量相互作用的结果,班集体可以看成是学生个体所处的环境情景力场。它影响着学生的行为及其个性心理特征、道德规范和行为准则。

 

一、      真情告白——我需要你们的帮助

A班全班同学初次见面的场景一直是我心中经典的记忆。那日经过再三斟酌,我决定以情为突破口开始我的“就职演说”。因为在我看来,接触“问题学生”或“问题班级”,防止逆反心理是重中之重。首先应学会理解学生,营造师生间的“亲和力”至关重要。师生间应建立一种新型的平等关系,即人格上的尊重。你不妨把学生当作知心朋友,有时可以把自己的难处告诉学生,让学生体验老师的七情六欲,这样一来,老师的形象在学生的心目中就“凡人”化了,师生之间的距离就会拉近。待“亲和力”产生后,教师在与学生的平等相处中,就可用自身所特有的人格魅力去感化学生。

主意打定,我拿着刚满五个月的女儿的十寸水晶彩照走进教室,当我举起照片面向全班同学时,“啊,太可爱了!”“这个小孩真漂亮,真好玩!”一阵呼喊声中,同学们纷纷离座起身,争相观看,气氛好不热闹!此时我动情地告诉大家,这是我的女儿,就为她,我需要班里每个同学的帮助。我毫无隐瞒地向他们诉说了我的故事:当女儿还有两个月要出世时,她的爸爸却遭遇严重车祸,至今腿伤未愈,需要妻子的照顾;而今女儿还未断奶,更需要妈妈的呵护;就在这种情况下,我又接手咱班。因而,心力交瘁的我坦诚地告诉大家: “我需要你们的帮助!”这番真情告白后,分明看到每个同学流露出关切的眼神,而我却话锋一转,以坚强的语气告诉同学们:“我在你们的眼中看到了同情,我很庆幸我接手的是一个有情有义的班级,但是我不需要大家的同情,即使再难的日子我也会坚强的面对。之所以直言相告,完全是因为我已经把大家当作可以信赖的朋友!而且我认为你们也需要帮助,面临毕业何去何从,你们的压力决不小于我!俗话说,患难之中见真情,既然接手咱班,我就是这个班的一员,就要对你们负责,在大家即将毕业的时候帮助大家走好学生时代最关键的一步。带班就一定要带出一个好班,这是我的职业追求!现在我最想知道的是大家觉得我们应该如何互相帮助!”最后,我恳请大家放学回家后以写信的方式与我就此做初次的交流。

 

二、      爱的回应——白纸黑点与黑纸白点的故事

第二天,当看完每位同学的来信,我被深深地打动了。几乎每一位同学都被我的遭遇激发起了一种最纯真的情感——同情与关切,几乎每一位同学都表示他们决不会残忍地抢走一个如此可爱的小女孩的妈妈的所有时间,而就是这样的一股柔情使得全班同学以最快的速度毫无条件地接受了我;其实他们在我“上任”之前,早已经通过各种途径在打探我的点点滴滴,他们得到的消息是我非常非常的严厉,并已经做好了充分的“迎战”准备;而我这种坦诚的“自我暴露”一下子打破了他们的戒备心,使我赢得了同学们的信任与好感,同时使他们从中受到了启迪,因此外柔内刚成了他们对我的评价,而面对如今的逆境他们表示要和我一样选择坚强面对,并要和我携手同甘苦、共患难!

尤其是王某同学竟然找到了《读者》上一篇颇有哲理、耐人寻味的小文章——《白纸黑点与黑纸白点》附在信上赠给我,以文章中前任联合国秘书长科菲.安南中学时代的一位老师的故事来鼓励我勇敢地树立起面对困境的决心与勇气,坚信未来是充满希望的。深深震撼之下,我决定把握这一教育契机,因为我深知心理引导必须遵循顺其势而不逆于心的因势利导原则。在日常教育教学中,常有偶发事件出现,这种事件最容易引起学生群体的注意,若以此作为教育契机,因势利导,往往能收到出人意料的成效。因此,教师应做个有心人,抓住一切可以教育的契机。

第二天早自习,我自告奋勇地表示要为大家来一段配乐朗诵,调剂一下同学们紧张的学习气氛。全班同学欢呼雀跃,大声说好!在舒缓的音乐声中,我动情地开始朗诵《白纸黑点与黑纸白点》,偶尔抬眼望去,眼光所及之处,满是专注的眼神,感动的表情。同学们以热烈的掌声结束了我的配乐朗诵。趁热打铁,我坦诚相告:“在此我要真心感谢此文的提供者——王某同学,正是她以独特的方式向老师赠送了最珍贵的礼物,这篇精致的小文章在老师看来是最美好的心灵的回应;而全班同学对老师的关爱与接纳同样是真爱的回应,希望以后的日子里我们心心相印,携手共渡难关。”随着我的柔情细语,掌声再次响起,我明白此时真情所到之处恰是每个同学的心中,而我与全班同学的心贴得更近了。

 

        三 、   爱的奉献——成为A班的第五十三名成员

接下来,全心的爱的奉献终于使同学们认可了我最初的诺言——成为A班的第五十三名成员。在那三个多月的时间里,我坚持每天早晨第一个来到教室,以真诚的笑脸和亲切的问候迎接每一个学生,渐渐地,迟到的同学不见了,值日生的工作越干越好了,窗明几净的教室里秩序井然,原来闹哄哄的早自习又成了同学们认真学习的天地。以此为切入点,我开始着意带领全班同学重塑班级的整体形象,以唤回同学们的集体荣誉感!就这样,他们的点滴进步都成为我眼中的亮点,一点点的激励使得同学们逐渐意识到原来我们也可以如此的出色!我充分运用了“从众心理” 积极创造良好的班风,增强集体的凝聚力,引导学生不断进步,其实这也正应了心理学所谓的驱动效应,就是说集体的影响能使个体在心理上产生一种积极向上的动势,形成内部的驱动力。这种驱动力在一定条件下可以转化为个体成员的道德动机。

而且美国心理学家索里·吉尔福特认为,在人生的最大满足中有许多是来源于自己在他人的心目中享有声誉地位,所以,在经常受到表扬的班级中,每个同学都更能体验到个人和集体的关系.体验到集体的力量,认识到个人在集体中的社会价值,感受到集体的荣誉感、自豪感和自己的责任。在这种氛围下,集体的行为规范,对个体既是一种约束.同时也是一种激励。当集体的规范转化为个体需要的时候,就成为推动个体产生道德行为的内部动机,集体的舆论,对积极上进的人来说,是一种巨大的鼓励和支持;对消极落后的行为是一种巨大的压力。然而这种压力在一定条件下,也可以转化为动力。我的这一做法正是这一心理学原理在德育工作中奏效的真实体现。

在此基础之上,我开始步步提高对他们的要求,严格规范班级的各项规章制度,往往为了做通一个后进生的工作,我宁愿让爱人在家忍饥挨饿,让女儿在家哭哑了嗓子,也要最后一个离开教室。我可以愧对家人,但我决不能放弃一个学生,同学们终于见到我得“本来面目”-严。但深知我困境的同学被我的坚强与执着所感动,开始主动约束自己的行为,“于心何忍”这种温柔的情感促使他们以最快的速度改正各种不良习惯,班级面貌发生了极大的转变,同学们的自律意识大大提高,学习气氛也随之浓厚起来。而需我亲自打理的各项班级事务却日渐减少。我深切地感受着同学们的善良,因为被如此地爱戴着,我更加无悔地爱上了我的班级。其实,爱与被爱是人们普遍存在的一种心理需要,而班级里“柔情主义”的张扬使我们师生同时感到了莫大的满足与愉悦!现在回想起来,正是同学们视我为“自己人”,接纳我为班级成员的“自己人效应”帮了我的大忙。因为从社会心理学来说,人们在相互交往中,一旦发现双方有相同之处,往往会将对方视为自己人,就会关系融洽,无戒备心理,彼此的思想、观点、情感、态度等就容易相互影响,形成共识。巧妙地于德育中运用“自己人效应”,使我在班级中的影响力、感召力迅速增强,取得了事半功倍的教育成效。

就这样,毕业前的这些日子里,我这个在同学们眼里看似柔弱的女人以独特的带班方式赢得了全班同学的拥护,同学们终于在互帮互助中学会了关心——关心同学,关心老师,关心班级已蔚然成风,后进生转化工颇见成效,集体凝聚力迅速增强。在学校日常评比中,名次由倒数一、二名逐步上升,并经常名列前茅,而在校运会中也获得了精神文明班级称号,艺术节中更是取得了入校以来的最好成绩——团体总分第二名,一个团结向上、积极进取的班集体出现了。

 

四、 爱的反思——教育,人性为先

至于我,在这次带班过程中更是受益匪浅,真正体会到了其实“乱班”亦有真情在,关键在于教师要善于把握教育契机,学会因势利导,如及时找到学生身上的闪光点借题发挥,引导学生向更好的方向努力;合理运用表扬和批评,发挥它们的最大功效;老师还应该给学生更多的暗示,培养学生对夸奖的领悟,让每一个学生都有成功的机会。而且应该从学生的心理、生理角度去分析问题,用发展的眼光去看待学生。面对乱班现象,面对学生的错误,教师千万不能用简单粗暴的手段加以解决,而应认真倾听学生的心声,平等交心,柔情相待,帮助他们找到改正错误的方法。老师甚至应该不断进行角色的转换,母亲、老师、朋友、医生,甚至是学生,急学生所急,想学生所想,才会最终为学生所接纳,所谓“柔情主义”的教育功效正在于此!

除此之外,就“以情带班”而言,我认为:其一,分寸尺度的把握尤其重要。世间凡事都应有度,用情呵护学生的心灵也不应该例外。即便是柔情为主,也决不可一柔到底,当怒则怒,此时它在前面柔情的衬托之下反而会发挥更大的功效。但或柔或怒或悲或喜这个尺度真的更多靠老师自己的感觉,并无一定之规,要达到一种如行云流水般当行则行,当止则止的境界,必须把功夫下在平日,时时反思自己在班级管理中的得失,久而久之便会培养出所谓教师的职业敏感。

其二,切忌方法单一,即便是十分有效的教育手段。如对我而言行之有效的写信交流,我也变换了多种方式。其实,关于信的使用频率在我的班级管理中是最高的,尽管付出多一些,写回信要耗用大量的时间和心思,但值得!因为,老师和学生之间决然不会零距离,有些话当面难以说出口,但一旦诉诸于笔端,真情的流露在所难免,信在我看来是感情沟通最有效的一种方式,尤其手写信在现在通讯手段更加多样的情况下尤其显出一份诚意。

例如我曾经在所带的班级中开展这样的活动,在同学中宣布期末考试结束,我将以班主任的名义给前十名的同学的父母每人写一封信,在信中给他们的父母报喜,让父母也感受一下儿女带来的那份荣耀,感受儿女对他们的真心回报。结果考试结束后,我依言行事。家长们接信后自然纷纷回信,在信中不约而同地都提到考试前孩子特别用功的一些细节,而且一封信大大拉近了孩子和父母的距离,有不少家长表示是和孩子一起看了好几遍!这一封信也使得全班的学习气氛进一步浓厚,因为每个学生都想尽力为父母争得这份荣耀!记得就是最近,已经毕业25年的现今身为银行高管毕业生,还拍照发我了他至今仍然珍藏的我写给他父母的信!

其实,这些信起的关键作用还在于对于班主任本身所起的教育作用,比如对我而言,我用最短的时间通过这些信了解了班级的实际情况,了解了大多数同学的特点,这就使我可以有的放矢开展后面的工作;而且全班同学的信仿佛成了我的“精神后院”,我一直收藏着,每当我遭遇挫折时展信一阅,这便是一剂心理良药,那心底油然而生的一种感动足以让我抛却一切烦恼,调整好情绪,重新满怀激情地投入到工作中去。

其三作为“以情带班”的实施者,教师必须不断提高调控自身情绪的能力,因为教师尤其是班主任的一举一动,乃至一个眼神都会对学生心理产生影响。把怀情绪留在教室门外,其实也应该算是教师的职业道德之一。甚至于即使面对来自学生的恶意挑衅,也要以处变不惊,临危不乱的良好精神状态,巧妙的工作方法去引导学生,进行耐心细致的教育,使他们认识错误,改过自新,否则教师将无法对学生进行情绪的调节疏导。一旦学生遭受不平等的感情轻视,尤其这种轻视来自班主任,哪怕是一时的误解,就会使得他们不再自信,不再开朗,不再接受爱,也不再懂得付出爱。

当然,做这一切决不应该忘记“以情动之”最终目的是为了更好的严格管理班级!因为“相容效应”告诉我们,教育对象只有先接受你这个人,才能接受你的观点。心理相容是取得良好教育效果的前提。所以当你确信你已经与你的班级建立了良好的感情基础,那么,去严格管理吧,否则将违背了“以情带班”的初衷!

三十年的教学生涯中,一种对生命的满足与喜悦始终充溢着我的身心,因为真心实意地爱着自己的学生而快乐,因为被自己的学生真心实意地拥戴着而自豪。尽管班主任工作的苦累与琐碎时常让我身心疲惫,但蓦然回首,总有一件件动人心扉的往事让我柔情依旧,所以我牢记某位教育家说过的一段话:学生每天来到学校,并不是以纯粹致力于学习的人的面貌出现的,他们除了怀有获得知识的愿望之外,还带来了自己的情感世界。所以,教师的任务决不仅仅是让学生每天载着知识回家,而应该同时以美与善去熏染他们的情感,使之人性趋于完美,人格趋于健全。忽视情感价值,削弱情感的陶冶,教育所培养出来的决不会使社会所需的合格人才。所以,教育,人性为先!而在日常的班主任工作中尝试使用各种心理学原理来优化德育效果的做法必定会使德育的实效性得以更快的提高,这一点我坚信不疑!教育是一种智慧,需要你去经常思考,班主任应掌握多种做思想工作的方法,多种手段,以防一法失灵而无其他补救措施。

 

最新期刊

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