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稿件列表 > 班级心育
在线阅读 期刊目录

浅谈班主任转介学生做心理咨询的谈话技巧

 作为心理老师,常常遇到班主任来问我:“我们班有个学生性格孤僻不入流,叫他来找你,横竖不肯。”“班长来跟我讲,班里有个同学有自残的现象,我该怎么办好呢?”“有个学生最近状态不大好,晚上总失眠,让他来找你,嘴上答应了,却一直不肯来。”

确实,在班主任日常工作中,常遇到这样的一个问题。当我们发现某位学生可能存在心理问题,需要心理老师进一步了解情况,可是左劝右劝,该生就是不肯去预约心理咨询,搁置在那了,眼见情况越来越糟糕,怎么办?班主任如何转介需要做心理咨询的学生,特别是不愿意做心理咨询的学生,以使学生接受更专业的心理援助,是一个值得探讨的问题。

一般来说,这类学生可分成两种,一种是主动来找班主任倾诉心事的,一种是班主任慧眼识别,发现异常,主动找上学生的。第一种学生和班主任有比较良好的信任关系,相对来讲比较容易劝服。第二种学生通常是在班里的人际关系、学业方面存在一定难处的学生,或者是遭遇了家庭变故(如父母离婚、亲人离世)的学生,也有可能是抑郁症的学生,性格相对比较敏感多疑,不信任他人。

有经验的班主任会这么劝:“心理老师能给更专业的帮助。”“我帮你预约心理老师,好不好?”还有的班主任一着急,会这么说:“我不是说你心理有病,你这是之前转这个班的时候,遗留下来的问题,就要去解决。”“你不肯去,你以为自己没有问题,你下午就去找找心理老师看一下吧。”不同的谈话方法,效果自然不同。

在和学生进行谈话时,班主任可能会出现这样的误区:

误区一:提及“精神病”、“心理病”。其实班主任的想法、价值观也在潜移默化地影响学生。班主任提及“精神病”、“心理病”,反倒是一种消极的心理暗示。学生容易对号入座,觉得在班主任眼里,自己是一个“心理有毛病”的人。

误区二:提及“你一定要去”、“我要求你去”。心理求助是一种自主自愿的行为。如果学生是被迫前来,进咨询室之前,心里早已启动了防御机制,咨询效果自然大打折扣。

误区三:提及“你的问题”。“问题”一词本身就含有消极的暗示意义。有些学生不认为是自己的“问题”,而是“父母的问题”、“舍友的问题”。当班主任判断为“你的问题”时,本身带有责备的含义,会促使学生产生阻抗的心理。

通常学生不肯来,是有原因的。经过调查,发现他们可能有以下几个原因:

1.觉得自己可以应对,不需要去。这类学生通常对自己对抗挫折的能力比较有信心,而且正在尝试用自己的方法解决问题。比如失眠一段时间,感觉学业上还没有受到比较大的影响,希望通过自我调节赶快好起来。

2.害怕同学、班主任、家长知道自己的事情。比如学生的烦恼来自谈恋爱、或者是一些不为人知的小癖好,担心心理老师和班主任是一伙的,他们会互通消息,担心班主任告诉家长,担心同学们知道自己“不为人知”的想法。

3.不认为心理老师能够帮到自己。这类学生可能曾经有过心理咨询的体验,但是不理想。也有可能觉得具体的情况,如父母吵架,就算找了心理老师也解决不了。

4.害怕同学报复。比如受到校园欺凌,害怕老师知道之后,自己遭到报复,而宁愿默默忍受欺凌。

5.对心理咨询有误解,觉得是精神病才去。现在很多学校都有开设心理健康课,学校也通常有心理健康知识的宣传,加上21世纪是信息充斥荧屏的时代,很多学生并不认为是心理咨询是“心理变态”、“心理有毛病”才去。当然并不排除有个别学生仍存在这样的想法。

班主任发现异常学生,认为有必要和心理老师进一步交流,以排查危机情况。在进行转介谈话的时候,可以借助以下谈话技巧:

1.陈述现状,表达关心。

    班主任主动观察到学生出现异常情况,或者是其他同学来告知班主任关注某同学的情况。在一开始和学生交谈的时候,可以陈述现状,表达关心:“我观察到最近几天,你白天学习没动力,昏昏欲睡,做什么事情都提不起劲。作为班主任,我很担心。长此下去不是办法。”班主任的细致观察和主动关心,有助于和该生建立良好的信任关系。

2.自我暴露,提出建议。

自我暴露,是促进双方关系的催化剂。班主任分享自己的经历,可以在最短时间内获得学生的信任:“以前我也有过这样的一个阶段,后来找了心理老师倾诉,很快就好了。不如你也找找心理老师,可以得到专业的帮助。”“我很想帮你,可是我毕竟不是专业的心理老师。你目前的情况,我觉得心理老师可以提供更专业的帮助。你觉得怎么样?”

3.询问想法,击破焦虑。

如果学生表露出迟疑不决,那么班主任可以继续通过提问,澄清学生的顾虑:“是不是觉得心理上过不去这个坎?”;“是不是不知道怎么预约?”;“其实你不用担心,心理咨询是有保密原则的。你跟心理老师讲的话,心理老师是不会告诉我和家长的。”;“很多同学遇到心理烦恼,都会去找现在的心理老师聊聊,效果都很不错的,你觉得呢?”通过一个个的询问,排除学生心中的焦虑和担忧,可以提高学生主动求助心理老师的意愿和动机。

4.提供选择,降低防备。

让学生自己做选择,是走进学生内心重要的一步。班主任可以这么说:“如果你愿意的话,我也是你可以信任的倾听者。如果你的事情不想让班主任知道,那么可以去找心理老师。心理老师会遵循保密原则的。”;“如果你不愿意找心理老师倾诉,也可以去心理活动中心玩玩沙盘,打打沙包,跑跑跑步机,或者听听音乐,坐坐按摩椅,宣泄放松一下,对你也是有帮助的。你觉得怎么样呢?”

5.明确日期,推荐预约。

在学生有一丝意愿寻求心理老师的帮助时,班主任可以趁热打铁,帮助学生排除障碍,走出第一步。对于学生来说,去心理咨询有可能担心耽误了学习,也有可能内心羞怯不敢主动预约老师。班主任可以这么说:“如果你想去,我可以帮你打电话预约心理老师。也可以你自己去心理室直接预约老师。你看怎么样?”“不用担心耽误了学习,只有把内心的小情绪解决了,才可以更好地学习。你说是吗?”

6.知己知彼,百战不殆。

对于主动来找班主任聊天的学生,通常老师可以比较快速地熟悉对方的情况,也可以给出更具体的方向和建议。而对于班主任主动观察到的需要转介却不肯前来咨询的学生,往往班主任还未走进其内心,不了解问题的根源,因此谈话往往很难打动学生。对此,班主任可以通过直接真诚地和该同学聊天、询问他身边的朋友、通过家访等途径,获取更多的信息之后,真正了解该生的情况,并确定需要转介到心理老师作进一步交流之后,才进行转介的谈话。

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能实现和班级管理的无缝对接,需要班主任掌握更多的心理技巧。建立信任关系是心理咨询的第一步,也是班主任转介学生做心理咨询的重要前提。班主任如何转介需要做心理咨询的学生,特别是不愿意做心理咨询的学生,以使学生接受更专业的心理援助,是学校危机干预工作中重要的一个环节。掌握转介谈话的技巧,可以大大提高班主任的工作效率,更快更好地帮助到学生。

而最终,在班主任的努力之下,学生如果还是选择不来心理室做进一步交流和排查工作,在保障学生安全的前提下,在相信学生有解决问题能力的同时,也要相信,班主任的转介工作起到了“润物细无声”的作用——学生感受到班级的关注和关爱,也明确了还有更多的求助方法。

最新期刊

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