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稿件列表 > 班级心育
在线阅读 期刊目录

班级归属感的培养

 美国著名心理学家马斯洛提出“归属与爱的需要”是人的重要心理需要。只有满足了这一需要,才有可能“自我实现”。对于一个班级来说,想要让学生健康的成长,良好的学习,成就自我价值,首先就要让学生对班级有一种归属感。那么班级归属感该怎样培养呢?笔者在这几年的班主任工作中不断地努力探索尝试,力求找到一些良好的方法去营造班级归属感,让学生可以在班集体中更好的成长。经过这些年的探索与思考,毕竟从中也得到了一些体会,找到了一些方法,现在不妨付诸文字,略作总结,以便交流探讨。

一、            什么是归属感。

归属感:指的是个人自觉被认可与接纳的一种感受,或者是指人心里上的安全感与落实感。这个,是归属感的概念。但是,字面上的概念并不重要;重要的是学生心目中所谓的“归属感”应该是怎么样的?

我在接到一个新的班级时,要求学生写的第一篇周记就是“你觉得怎样的班级会让你喜欢呢?”

在第一次我要求学生写这样的内容时,我以为大多数学生会说“学习氛围浓厚”、“大家都要有集体荣誉感”、“班级可以在各种评比中名列前茅”等等的话语。然而等我真正将每个学生的周记看完时才发现,这样说的同学固然是有,但是更多的同学却是觉得一个让自己喜欢的班集体应该是大家可以和睦相处,希望班主任可以和蔼可亲,希望每个同学都是好朋友。

特别是有一位同学的说法,让我印象特别深刻,他说:“我觉得一个我喜欢的班级就应该是那种平时感觉淡淡的,但是一旦离开了,心里会惦记着,感觉很不舒服,等到回到班级中又觉得很顺畅。同学也好老师也好,大家相互关照信任,所有的风雨大家一起经历。”

那种虽然平淡,但是却不舍得离开的感觉是什么感觉?那就是家的感觉啊!

这一位同学或许并不知道归属感的名词解释,但是他却实实在在的道出了自己的心声,并且他也给我指出了一个方向。让我清楚的知道,培养班级归属感的最终目标,就是要让每一个学生在班级中都能感受到家一样的感觉。

二、            怎样培养归属感。

所谓知易行难。有家一样的感觉就是有归属感,可是到底该怎样去具体操作呢?我通过各种尝试,自觉颇有所得,觉得要培养归属感,可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1、制定班级的共同目标,并形成口号。

每个学生有不同的家庭背景,有不同的成长经历,有不同的性格脾气。要让这些学生能真正凝聚成一个良好的班集体,养成班级归属感,首先就应该让他们产生一些共性,然后引起一番共鸣,最终达成共识。因此,可以尝试着给他们制定一些共同的目标,一旦有了共同的目标,就可以并肩前行。

这个共同的目标可以分远期目标与近期目标。

就远期而言,踏入高中,就是为了三年后的高考。从这方面来说,每个同学都是一样的。我把这个远期目标称作:“携手向高考冲刺”在新学期开始不久后的班会课上,我把这七个字写在了黑板上,要同学们说一说,这七个字中的关键词是什么。这时有的同学说是“高考”,有的同学说是“冲刺”。我微笑摇头,并且大声地告诉他们:“关键的是携手!”我要告诉他们的是,在朝着高考奔走的路途上,你们每一位,并不是相互争斗的对手,而是同一战壕中的战友。这条路从高一开始,我们要奔跑三年。一个人是无法始终保持强劲的步伐的,因为他会孤单,会寂寞;唯有携手努力,才能够让我们始终保持着激情大步向前。因此在以后的学习中,我希望看到的,是同学之间的相互帮助与良性的竞争,看到的是同学间热烈的探讨,看到的是同学间友好的互助。

当我把这番话说完时,我看到很多同学的脸上会露出一些细微的表情变化,似乎对未来的生活产生了期望与希冀。而事实上,在后续的学习生涯中,我也是这样不断的提醒我的学生,而他们也确实能够逐渐感受到共同学习,互助合作的好处。

光有远期目标是不够的,因为它比较遥远,有时会让人有点难以望及,所以在整个过程中,需要制定一些近期目标来不断地提醒同学:你们是相互合作的伙伴。而近期目标的设置则可以丰富多彩。例如一场运动会,则可以把口号设置为:“努力拼搏,为班级加油!”例如一次歌咏比赛,可以把口号设置为:“唱出班级风采”等等。在口号或者目标的提出时,我始终强调的是同学之间应该相互帮助,班级是一个整体。而在这样的潜移默化下,同学们逐渐的也就融入了集体中,班级的凝聚力与日俱增。

2、放下架子,与学生平等相处。

陶行知说过:“教师过于威严,学生视之如判官、如阎罗、如芒刺在背,中国教师之大弊即在于此。”所以他指出:“办教育的人,要打破侦探的技术,丢开判官的面具,与学生共生活、共甘苦,做他们的朋友。”班主任是班级的管理者,宛然便是一家之长。若班主任不能与学生平等相处,又怎么能让班级有家一样的感觉呢?

我曾经有一个学生,她是一个平时不太声响的小女孩,貌不惊人,成绩平平。有一次课堂上,她不知怎么突然转过头去,跟旁边的同学说了几句话。我下意识地觉得她是不遵守课堂纪律,当场就批评了她。她一开始并没有说什么,结果没想到一下课她竟然趴在课桌上大哭起来。我当时立刻意识到自己可能是做错了什么。于是我走到她身边,和颜道:“你是不是觉得有什么委屈的?嗯,老师刚才确实说话有些过火了,我在这里给你道歉,好不好?”她听到这话慢慢地止住了哭声,抬起头来,我看到她脸上有一种很惊讶的神情,哭声明显小了下来。我接着微笑说道:“来我办公室洗个脸吧,不然给大家看着你两眼红红的可不好看哦。”我带着她进来办公室,让她擦了脸,又给她泡了杯水。她捧着水杯,慢慢地止住了哭声。我在一旁随口跟她聊了些的话题。在话题中,我提到了某次考试中,她的表现其实挺不错;又提到了某次运动会的时候,她在班中参加长跑的运动员身边陪跑加油。她起初的时候什么话都不说,只是听着我说。但听到这里时,她忽然忍不住插口道:“咦,老师你怎么知道的?”我呵呵一笑道:“其实,老师会关注到每个同学啊。虽然我不说,但是不表示我不知道你的进步和你的优点啊。”她听到这样的话,有点不好意思,略略地低了低头。我见她情绪已经稳定了,就让她回教室去了。而她自那以后,再也没有在课上有过不守纪律的情况,功课也在不断的进步。并且她经常会主动来找我问一些学习上或者生活上的问题。很多她不愿意与家长说的话,都愿意与我交谈。

其实,在那一次的聊天中我自始至终都没有提到她哭泣的缘由,因为哭泣并不是重点,重点是这样的学生因觉得自己在班级中不突出,本身没有特长,所以会有一种被忽视的感觉。因此她更需要的是别人的关注,而当你告诉她,你其实一直有关注到她,就是对她最好的鼓励与支持。而对老师来说,放下架子,一个轻轻的道歉,就是打开学生心扉的第一步。

所以老师要放下架子,才能走进学生的心中。要与学生平等相处,才能让学生感受到班级中存在的家一样的感觉。

3、关注学生的个性发展

班级的共性固然要强调,但是同时也要求同存异。学生的个性发展一样是班级归属感培养的重点。唯有让每个学生都能尽展所长才能让学生在班集体中感觉舒适,形成归属感。要关注学生的个性发展,首先就不能带着有色眼镜看人。而是要善于发现学生的亮点,善于发掘学生的能力。

我班上有一个男同学,他的功课属于班级里的老大难,而且平时爱说怪话,课堂上还喜欢插嘴。正是一个不守纪律的“学困生”,也是一个让我很头痛的学生。我经常叫他到办公室来接受批评教育,但是效果并不显著,往往说了一通,好个三天,又老毛病复发。我不由得想:“有没有什么好法子,让他有所转变呢?”于是我决定暂时不再找他。一方面先给自己一些时间好好思考,另一方面也要借这一段时间好好地观察他一番,看看能不能找到什么突破口。有一天,我在班里传达了一个信息:“我们要搞一个班会活动。我想问问同学们有什么好的建议。”我话音刚落,这个同学忍不住又在下面低声嘀咕了:“有什么好搞的?不是搞点小节目,就是老师借机会做思想教育。”我听了这话,起先心中不免一阵不乐,但转念一想:“这或许就是一个机会也说不定。”于是到了下课时候,我就找到了他,问他:“你是不是觉得常规的班会活动没意思?”他一开始以为我又要批评他了,立刻神色一紧,将头一低,一声不吭。我笑了笑道:“既然觉得常规班会没意思,那你有没有好的建议?”他听了这话依旧没有开口,头也没有抬,然肩膀却微微一耸,好像有点欲言又止的意思。见此情形,我接着说:“如果我把这个班会放手给你去做,你能不能搞出一个跟以前不一样的,很有特色的班会活动来?”他猛地一抬头,问道:“我来做班会?全部有我负责?我又不是班委。”我答道:“不是班委又有什么关系?如果只会埋怨,却拿不出东西来,那才叫没意思呢。”他受了我这一激,立刻跳了起来:“老师,这个可是你说的,由我全权负责。”我点头:“是啊,你负责,弄一节我没有见识过的班会。”他确定了我的话,知道我不是批评他,也不是在揶揄他,而是真的将班会交给他负责时,立刻兴奋起来:“老师,你就看好吧。我一定让你大吃一惊!”其实我当时的想法是:“让他做点事情,也许能提高一点他的积极性,或者可以从侧面促进他在班级中的表现。”至于他能搞出个什么样的名堂来,我却并没有抱什么希望。然而事实上,在不久的后来,我真的大吃了一惊。这个学生竟然联系到了社团的义工,在班会上作了一次极有意义的义工宣传活动,并发动全班同学一起成立了义工团,并且将这个义工活动坚持了下去,使那一次的班会并不仅仅止于那一节课,而是具有了持续性。后来,这个义工活动更是变成了一个全校性的活动,不仅如此,而且连电视台都闻风而动,前来学校进行了采访。我深深的惊叹,原来一个平时我们眼中的学困生竟有如此大的能量与潜力!自此以后,这个同学令人刮目相看。而他也忽然有所转变,竟然一改陋习,认真学习起来。我忍不住找他谈话,问他为什么有这样的转变。他不好意思又略带些调皮地说道:“呵呵,我现在是焦点人物呢,要是功课不好,会被人笑话的。”

给每一个学生机会,让他们尽展所长,或者正是一条可行之路。我们也许不必执着于直接的教育,换一个视角看人,换一个方法处理,也许就会有意想不到的效果。而当学生的个性得到了发展,他自然便能融入到集体中去,产生班级归属感了。

以上,是我个人所遇到的一些事例与其中的感悟与体会。我觉得当班级有了凝聚力,学生自然就能够凡事都会先想想班级,而不再以一己之私为先。当班级的凝聚力不断增加时,在日常的班级事务、卫生评比、期中期末考试这些方面需要接受检查时,不需要我多说,他们自然就能做得令我满意,令他们自己满意。或者我们不必刻意地强调学习,不必刻意地要求纪律,不必刻意地着眼卫生这些原本我们很在意的事情,而把努力化在班级归属感的培养中,效果会更好。当学生对班级有了一种家一样的感觉时,又有谁,不愿意让自己的家是干干净净的呢?又有谁,不愿意自己的家庭成员不是奋发好学的呢?又有谁,不愿意自己的家庭氛围是安静快乐的呢?

最新期刊

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