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稿件列表 > 班级心育
在线阅读 期刊目录

积极教育:让幸福像花儿一样

 以小学高段为例谈积极教育在班级管理中的运用

浙江省嘉兴市海盐县元通小学  孙亦华   

内容摘要】积极教育是积极心理学的一个重要概念,致力于培养学生的积极力量和积极品质,最终培养学生的积极人格,为其幸福助力。本文依托积极心理学的有关理念,探讨在班级管理中如何开展积极教育:即通过打造积极的班级文化,为学生营造积极成长环境;以师生、生生、学生与自我的积极沟通为抓手,培养学生积极的情绪体验;依托各类积极活动,培养学生对社会的积极态度;通过积极的个别辅导,促进学生的自我成长。

关键词  积极心理学   积极教育   班级管理 

积极教育是积极心理学的一个重要概念,指教育要以学生外显和潜在的积极力量、积极品质为出发点,以增强学生的积极体验为主要途径,最终达到培养学生个体层面和集体层面的积极人格。

但在传统的班级管理中,班主任大都过分强调教育的矫治功能,习惯于从学生的问题入手来开展工作,一旦学生出现越轨行为,或稍有不符合规范及班主任预期的现象,就被视为“犯错误”,或被训斥、或遭受惩罚。

小学高段正处于自我意识发展的重要阶段,也是人格、品质等形成和完善的关键期。班级管理过程中,班主任应着力开展积极教育,寻找并研究学生的各种积极力量,在实践中对这些积极力量进行培养和扩大,使学生获得更多的积极的情绪体验,从而发展到培养其积极的人格、乐观的精神,使其可以在更加积极的空间里发展自己的个性,创造幸福的人生。

现结合多年学习和实践所得,以小学高段为例,赘述一二。

一、打造积极的班级文化,营造积极的成长环境

积极心理学研究认为,人的体验和积极品质都与环境、社会分不开,并且要在环境中不断地强化和体现。学生的成长离不开班级,班级就是学生成长的重要环境和社会。努力营造积极、健康、向上的班级氛围,是培养学生积极品质的一个重要举措。

(一)勾勒积极的班级愿景

班级愿景是在班级建设过程中,班级内所有成员为了实现班级发展的需要,而达成一致的共同愿望和期待,它是激励师生为实现班级共同目标而不懈努力的行动指南。勾勒积极向上的班级精神,是帮助学生拥有积极力量的基点。

【案例一】

在深入了解学生、广泛征求家长意见的基础上,笔者与学生共同决定,将“孝雅”作为班级愿景的关键词,使之成为一定阶段全体师生、家长努力去实现的具体行动目标。

1.诵孝雅之文。将《弟子规》作为“孝雅”主题诵读材料,利用每日午间十分钟,在不拘形式的吟诵中学习在家、出外、待人接物、求学应有的礼仪与规范,从中汲取成长必备的积极能量。
2.行“孝雅”之事。结合“我身边的节日”,开展感恩主题活动,三八节,给家中的女性长辈分担一点家务,洗一次脚;重阳节,为家中的老人送去简单的祝福……在丰富多彩的活动中学会回报,懂得感恩。

3.评“孝雅之星”。全方位考评每位学生的综合表现,以个人自评、组内互评、班委会复评的形式,推选出每月10位班级“孝雅之星”,帮助学生建立积极的自我认知,激发学生不断释放自己的潜能,学会以欣赏的眼光去看待他人。

(二)建立积极的班干部培养制度

美国心理学家埃里克森认为,人的自我意识发展持续一生,分八个阶段,每一阶段能否顺利度过是由环境决定的。其中小学阶段的心理发展冲突主要是勤奋对自卑的冲突。建立积极的班干部培养制度,营造积极成长的班级环境,能帮助学生更好地获得勤奋感、自信心,这必将使他们在今后的独立生活和承担工作任务中充满信心。

【案例二】

  笔者在班级中尝试了班干部轮岗制,指一切尊重学生的选择,只要学生有担任班干部的愿望,教育者便将展示的平台和机会最大限度地提供给学生。操作如下:

①设定岗位。在班级中设立劳动、学习、生活、财务、体育、文艺、宣传、监察八大部门。

②自主报名。凡热心班级工作的皆可报名,不论成绩好坏,只要热心为大家服务,认真负责、积极努力、不断改进,就能参与本部门的工作。

③分组组阁。根据学自主报名情况,将全班学生分成八个组。组内民主竞聘推选出正副部长各一名,其他成员分组后共同谈论按周还是按天轮流工作。

④按责履职。各个部门成员按岗位职责开展工作,正副部长负责指导并记录本岗位分管的班级工作。

⑤奖励评价。每个部门的部长对本部门的工作都要在每周的班会上进行总结,指出全班同学优缺点和努力方向。在部门内部,每个正副部长要及时表扬先进,提醒不足。

⑥岗位轮换。每半个学期,对原职务进行调换,从而有利于每个学生得到全方位的锻炼,同时也充分体现机会均等的原则。 

积极的班干部培养制度营造了积极的成长环境,极大地提高了学生参与班级管理的热情,为更多的学生提供了发现自我、展示自我、超越自我的机会。

二、开展积极的沟通,培养积极的情绪体验

积极心理学研究表明:积极的情绪体验有助于发展自我感觉能力、自我决定能力,促进人际交往。积极的情绪体验会使人产生做事的兴趣,更愿意从事冒险和有创造力的事情,从而产生“螺旋式上升的情感体验。”

小学高段的学生,正是品德习惯、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形成的关键时期,他们渴望得到尊重和理解,开始有自己的主见,思想行为极不稳定,甚至开始出现“叛逆”行为。为了引导学生积极面对这段特殊时期,一些师生之间、生生之间、学生与自我之间的特殊而温馨的积极沟通方式,很值得尝试:

1.寻找能量源,强化个人优势

积极心理学认为:学校心理健康教育重点应培养学生积极的心理品质,帮助学生了解自身的优势,并借助这种积极、向上的力量,让师生都习惯去发现优势,鼓励人人都精彩,人人都自信。

【案例三】

为了帮助学生更好地强化个人优势,笔者在班级中开展了“寻找能量源”活动。

①寻找我的能力源。借助思维导图的方式帮助学生向内挖掘自己身上优秀的品质,努力寻找自己身上能够激励自己前进的能量源。

②发现你的能量源。全班学生任意抽取同学姓名,给抽到的同学写五个值得学习的优点。这是我们继“寻找能量源”的自我认同后,开展的同伴认同。

通过这样的活动,帮助学生发现个人优势,建立积极的自我认知,以欣赏的眼光去看待自己,看待他人,进而激发学生不断释放自己的潜能,并与周围人形成良性互动。

2.幸福日记,记录幸福瞬间

鼓励学生写“幸福日记”,用简短的语言,每天记录下自己在学习、生活过程中遇到的快乐事,体验这些事情带给自己的幸福感。

【案例四】

★今天我感冒了,不停打喷嚏,带的纸巾很快用完了。同桌悄悄把他的纸巾放进了我的课桌肚……

教师评语:你好幸福,同桌原来是暖男啊!

★英语一直是我的弱项,今天我居然考了93分。这应该跟我昨晚认真复习了有关系。看来我并不是缺乏英语细胞,只是不够努力。

教师评语:老师期待着你的英语小宇宙爆发!

★傍晚放学时,突然下起雨来。妈妈来接我,没带雨伞。她把外套脱下来给我挡雨。我悄悄流泪了……

教师评语:妈妈真伟大!

就这样,学生每一天寻觅记录着幸福,一次次体验着生活细微处的幸福;老师每一天阅读共鸣着学生的幸福,一遍遍点拨提炼。幸福日记,让学生的心灵得到荡涤,变得更加乐观向上。

3.快乐纸条,放大积极能力

班主任工作繁忙,有时可以用传递“快乐纸条”来代替与学生之间的谈话。

【案例五】

★听数学老师说,今天你课堂听讲特别认真,还主动举手发言了,老师真为你高兴啊!

——给一个数学学困生

★昨天班会课的拉丁舞彻底让老师沉醉了!原来你还有这一手绝活啊!期待以后经常能在班级活动中看到你的动人舞姿哦!

——给一位平时默默无闻成绩平平的女生

……

每一张纸条,都立足在学生的积极潜力或固有的积极能力上,尽可能放大这些积极的潜力或能力,通过增加学生的积极情绪体验,培养学生的积极品质。这是对人性的尊重和颂扬,更是对人性的理智理解。

三、举行积极的班级活动,培养对社会的积极态度

活动是促进小学生全面发展的重要教育途径,如,各种主题班会、联谊活动、实践活动、外出旅游等,只要我们有意识地把这些活动和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内容联系起来,就可以在这些活动中使学生学会正确地认识自己,体会快乐的情绪,体验成功的喜悦,提高心理的承受能力,感受交往的乐趣,形成关心他们、帮助他人的良好的行为习惯和积极的品质。

1.存储阅读,追求幸福的力量

古人说:“开卷有益”。前国家总理温家宝也曾说:“我非常希望提倡全民读书,因为我一直认为知识不仅给人力量,还给人安全,给人幸福。” 优秀书籍总是借助于各种方式,表达了人类社会的一些共同的基本准则,表达了人类最美好的感情,以及对美和理想的永恒的追求。它能够潜移默化地影响少年人的心灵,帮助他们抵御世俗的种种侵染,从而建立起积极的审美观、道德观和人生观。

【案例六】

\"\"\"\"这是笔者班学生人手一本的“阅读银行存折”,男孩子蓝色,女孩子粉色,每学期更换。学生和父母或者老师同学一起,将读过的书记录下来,将页码作为阅读金额存入存折,阅读金额累计到一定数量时,可以到老师处换取奖励,可以是物质的,如一支笔、一块橡皮,一包小零食,也可以换取老师为他做的一件事,如陪伴聊天,回答他几个问题,一个深情的拥抱等。通过这种积累阅读财富,表彰阅读先进的方法,激励学生广泛大量阅读,把更多书籍中的积极力量带进的教室,让每个学生都能以阳光的心态拥抱这个美好的世界。

 

2.服务社区,体验奉献的力量

心理学家塞利格曼曾说过:个体需要拥有机会为他人、社区和社会做出贡献,在这些过程中他们能够发现和体验到积极的力量。

【案例七】

我鼓励我们班的孩子积极参加有意义的社区活动,使他们在奉献自我的同时,收获积极的情感体验,产生喜悦、幸福、满足、自豪等积极情绪。

他们以社区小主人的身份,参观街道的新农村建设,感受社区人的勤劳勇敢,也发现社区人在改造自然利用自然、建设社区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不少“金点子”;他们采访社区好人姚爱根,亲身感受他们用爱心、诚心、真心、细心谱写的爱岗敬业之歌;他们响应社区号召,与家长共同领取、种植亲情树,让小树见证他们的成长,用绿色装点家园;他们参加社区义务文艺演出,将优美的舞姿、动听的旋律献给父老乡亲,在奉献爱意的同时,也收获快乐……

在这一系列活动中,学生快乐地参与着,也满满地收获着。而洋溢在他们脸上的笑容,便是对积极力量美丽的诠释。

3.扮演粉丝,为学生搭建展示的舞台

每个学生都希望自己是最重要的,受人关注的,且绝大部分学生都有展示自己的欲望。班主任要正视学生这种积极的心理诉求,扮演好学生的小粉丝,有针对性地为他们提供展示的条件和机会,让每位学生在实践中不断地积累成功的经验,悦纳自我,快乐成长:心细、有责任感的孩子,邀请他管理班级的卫生工作;活泼好动、体育技能好的孩子,鼓励他带操;午餐安静、光盘的,让他管理午餐纪律……在各种各样的活动中,大胆挖掘学生的潜能,大胆放手让学生去做,都会有不同的收获。

四、积极辅导,促进学生自我成长

这里所说的积极的辅导,指的是对学生的个别辅导。积极的个别辅导,是指辅导者与来访者建立开放协调的辅导关系,用心理辅导的原理和技术,帮助来访者通过发掘自身固有的积极力量,来消减心理困惑,促进其心理健康的辅导活动。

1.归因训练,培养积极的归因方式

对完成或没完成一件事的不同归因方式,会对个人的心理产生不同的影响。归因倾向是后天形成的,对不适当的归因方式进行干预,完全可以使其转变为积极的归因倾向,这种教育干预就称之为归因训练。归因训练,个体可以获得各种形式的归因反馈信息,从而消除归因偏差,形成积极的情感和期望,是增强成就动机、矫正自卑心理、增进身心健康的重要途径和方法。

第一阶段:归因引导。这个阶段重点在于使学生学会将学业的成败归因于可控的内在因素,以考试为例:

归因的两个维度

 

成功

失败

可控

不可控

可控

不可控

内在的

我努力学习

我状态好

我聪明

我准备不充分

我不够努力

我生病了

我很笨

外在的

老师喜欢我

我很幸运,猜中答案

试题简单

老师不喜欢我

 

我运气不佳,猜错了

试题太难了

当学生将自己考试成功或失败归结到可控因素时,例如考试得高分了是因为努力了,那么他就会更加肯定自己的努力和能力;而失败了也不可怕,只是不够努力或准备不充分,那么下次努力是可以改变成绩的,这样学困生的学业自我效能感就会提高。

若学生将自己考试成功或失败归结到不可控因素时,如运气、发挥状态等,那么他就会觉得自己无法掌控结局,成功是因为好运,与自身无关,失败是因为倒霉,也与自我无关,这将会大大打击个人改变自己的积极性,也会降低积极情感和期望的提升。

第二阶段:强化努力归因。学生获得自信后,应强化努力归因,即要求学生学会无论是成功或失败都归因于努力。通过这样的强化归因训练,使学生能够学会失败时不全盘否定自己,不对未来失去信心,而是保持积极情绪,在实践中加大努力程度,直到获得最后成功。

2.运用ABCDE理论,培养乐观解释风格

积极心理学的创始人马丁·塞里格曼教授认为乐观是一种解释风格,具备“乐观型解释风格”的人,会把失败解释成暂时性的,会认为失败和挫折只限于此时此地。

积极心理学的发起人马丁·塞里格曼教授与霍隆(Steven Hollon)和弗里曼(arthur freeman)两位认知心理治疗大师将ABC理论转化成为一种适合于普通人使用的心理训练项目——ABCDE理论,帮助人们在面对不愉快的事情时,通过乐观解释风格的方式,将自己习惯性的负面思考转为正向思考,同时还能使个体变得更加积极。

ABCDE理论具体含义:Aadversity)指个体在生活过程中遇到的不愉快事件;Bbelief指对该不愉快事件的看法和观念;CConsequence指由信念所导致的后果;DDisputation指对自己的错误信念进行多渠道和多角度反驳;EEnergizing指给自己加油鼓励,强化自己的正面思考。

【案例八】

琴是班级里的学优生,但六年级第二学期,她突然成绩下滑,情绪也总是很低落。与其多次沟通后获悉:进入六年级第二学期,琴连续几次数学检测都没考好。因此每到考试,她都会特别焦虑。焦虑带来的是一次次考砸。她觉得父母对她失望了,老师也不喜欢自己了,同学也瞧不起她了,自己更加对自己失望至极。

针对琴的情况,笔者采用ABCDE情绪疗法对其进行了个别辅导。

笔者鼓励她积极发现自己身上存在的不合理信念:绝对化——考试成绩是对自己的唯一肯定,成绩不好,就说明自己没有价值;过度概括——仅是数学上几次没考好,就觉得自己哪门考试都一定考不好了,觉得老师同学家长都不喜欢她了。

接着,笔者鼓励她与自己的不合理信念进行反驳,得出积极的解释:“这次考砸了,只说明这次发挥得不够好,并不能说明以后一直会这么差。”“数学没考好,只说明数学上还需要加强,并不代表所以的学科都学得不好。”“就算连续几次考砸了,也并不说明我就一无是处,我身上依然有很多优点值得爸爸妈妈老师同学和自己喜欢。”

在接下来的日子里,笔者帮助她学习和练习放松技巧,在考试前试着去做,缓解自己的焦虑情绪。经过一段时间的个别辅导,琴的焦虑情绪得到了很好的缓解,成绩又恢复了曾经的优异,笑容也重新回到了她的脸上。

 

总而言之,在班级管理中运用积极心理学理念,开展积极教育,可以实现在尊重学生成长经验的前提下,充分调动学生的自主性、积极性和创造性,让学生逐步学会获得并发展自己的积极情绪,学会理解人生意义,学会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学会善待自己和他人,体验积极向上,体验成长的快乐,从真正意义上让每位学生变得富有生机且幸福。

 

【参考文献】

1.《积极心理学》. 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4

2.任俊.《写给教育者的积极心理学》.中国轻工业出版社.2013

3.芭芭拉 .《积极情绪的力量》.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2012

4.潘乐英.《学生的自我效能感对学习的影响及其培养》.班主任之友.20149

最新期刊

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