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引言
中国人民大学心理研究所所长俞国良教授认为“生涯规划教育”是指有目的、有计划地对不同生涯阶段进行设计、规划的过程,在考虑自己的智能、性格和价值以及发展阻力、助力的前提下,对生涯发展任务做出合理安排,达到自我实施和最佳发展的目的。可以说,生涯规划教育是认识自己、发展自己和成就自己的过程,它为受教育者未来全面步入社会生活而作准备。
高中阶段是学生个体生涯发展中的重要阶段,是人格特征形成的关键时期,同时也是学业生涯成长的重要时期,高中学生开始思考有关未来专业报考或职业方向的问题,这对他们今后的生涯发展具有非常重要的影响。据研究前期调查,当前高中生对生涯规划完全不了解的占39.9%,仅有4.3%较为了解,76%的高中生渴望学校开设生涯规划课程,因此在高中阶段为学生开展生涯规划十分必要。
在中学教育中,几乎所有的学校都在教学课程表中安排一节班会课,班会是班主任对学生开展素质教育的重要载体,是引领学生身心健康成长、全面发展和完善自己的重要途径。本校安排的班会课时间是每周一下午第三节课,调查发现,每学期中有近半班会课时间用于执行学校各部门安排的非紧急性任务,而另近半班会课时间则用于班主任解决班级常规工作中存在的问题,有的班级班会课甚至成为班级每周批斗会、一堂学科教学课或自习课,大部分班会课中,班主任几乎是在唱独角戏的演讲家,与学生进行单向交流,缺乏以学生为主体的师生、生生互动,班会课的教育效果便微乎其微,因此,这也为在本校开展生涯规划教育主题班会课提供时间维度上的可能性。
在班会中融入生涯规划教育,也为培养学生核心素养打开一个崭新的教育窗口,教师可提供多种学习活动形式,发挥学生主体作用,提高其主动性和积极性,在体验和感悟的过程中明确自己的生涯发展之路。我国高中生涯规划教育起步较晚,许多已经开展的学校大都处于探索阶段,尚未形成完整的体系,探索高中生涯规划教育主题班会课程设计与实施显得尤为重要,它是让生涯规划教育在班级层面得到延续与提升,也为完善高中生涯教育研究提供参考价值。
二、课程内容设计
1.方案设计的依据
根据埃里克森(E.H.Erikson)的人格发展理论,高中学生处于人格发展的第五个阶段:青少年期(12-18岁)。这是形成自我同一性或角色混乱的时期,这一阶段建立自我同一性和防止同一性混乱是最为基本和重要的心理社会任务。若我们在此阶段成功帮助学生形成一个自己决定的、协调一致的、不同于他人的自我,即有“自我内外一致”的感觉,能让他们对“我是谁?”、“我未来的方向?”以及“我如何适应环境?”等问题有更加清晰明朗的主观感受,个体同一性的建立对一个人一生的发展非常重要。若不成功,则出现自我同一性角色混乱,个体可能将以令人吃惊的力量抵抗社会环境,产生不利于自身健康发展的行为。经前期调查结果表明,高中学生面临着认识自我、入学适应、学业竞争、人际交往、高考学科选择、高考报考志愿和未来人生规划等主要成长任务,当学生能顺利应对这些成长任务,产生积极自我期待,则能更顺利建立自我同一性。
美国生涯教育内容可归纳为:一是学习如何生活;二是学习如何学习;三是学习如何谋生;四是学习如何爱。在借鉴美国生涯教育的基础上,我国高中生涯教育的实施内容应该包括三部分:学生生涯意识的唤醒;自我觉察、生涯觉察、生涯规划的辅导;生涯决策(包括文理分科、升学就业)能力的培养。本课程研究在前人科研理论基础上,结合本校高一、高二和高三三个阶段学生的心理成长特点、学段任务而设计与实施。
2. 方案设计的内容
(1)形式多样化
教育内容通过不同组织形式呈现,形式多样化能帮助高中生从多维度觉察、认识自我,充分发挥自我的优势,积极结合现实与自身兴趣爱好、性格特点、价值观、能力等方面进行分析与权衡,初步确立人生目标,运用自身所学知识与技能合理规划高中生活,即使遭遇挫折,也能应对、能挖掘内在动力,将人生理想落地实现。
本实验注重课程设计和开展形式多样化,如表1所示:
表1 生涯规划教育主题班会课程实施形式
形式 内容 |
课堂教学 讲授相关心理学理论知识、各学科方法论等 |
团体辅导活动 由热身活动+主题活动体验与分享+课后作业三部分构成 |
角色扮演 在人际交往、职业探索两大主题课程中以学生为主体,教师“授之以渔” |
职业访谈 通过生涯人物访谈、模拟职场等形式,让学生探索了解职业大世界 |
小组讨论 训练小组合作能力,学会记录、准确表述自己见解和积极倾听他人意见 |
电影赏析 每一主题课程设计安排一堂电影赏析课 |
个案分析 学生呈现个人真实情况,紧密联系课堂与生活 |
心理测验 职业倾向测验、兴趣爱好、优势智能、性格特点、气质类型测试等心理测验 |
(2) 主题渐进化
高中生涯规划教育主题班会课程设计目标是给予学生希望和动力。在课程实施期间,根据高中生、听课同行教师和专家反馈,不断将课程内容进行修改和调整。此系列课程面向高一至高三的学生,循序渐进,逐步深入普及生涯规划教育理念。
对新入学的高一新生,生涯规划教育的重点是培养学生良好的身心状态,帮助学生尽快适应高中生活,初步确立生涯规划目标,尝试对高中三年的学业生涯进行初步的规划。高一年级课程内容包括:适应高中生活,学习认识自我的方法和途径,了解自己的社会支持系统、性格类型、能力优势、兴趣倾向、价值观等,明确文理分科和选课等选择,教师通过生涯规划教育主题班会课引导学生定位自己在班级的位置和未来的发展。
高二阶段是高中生涯规划教育的黄金时期,学生在认识自我的基础上充分发挥能量发展自我,以“生涯探索”为目标,让学生利用自身资源贴近社会、了解社会,树立人生发展目标和理想信念。高二年级课程包括:近距离接触职业、明确职业目标等主要内容。
高三阶段学生有高考重任,课业目标明确,生涯规划教育主题班会课程要结合高三学生特殊的学习和生活状态,就升学就业、志愿填报、应对高考复习高原反应期、生涯决策等方面进行课程设计,帮助学生根据自身实际情况拟订高三学习和生活计划,调整心态,专心与坚定落实执行计划,学会综合分析多方因素,合理选择填报适合自己的专业和学校,为生涯拐点画上圆满的句号。
课程初步体系见表2:
表2 高中生涯规划教育主题班会课程设计
学段 课程名称 内容主线 形式 |
高一 高中生,你准备好了吗? 厘清入学适应状况,填主动适应行动清单 个案分析、小组讨论 |
伸出手,你握住了谁? 填《我的社会支持系统一览表》、团体游戏《信任背摔》 小组讨论、情境体验 |
绽放生命之花 讲授目标设定理论,思考确立具体化目标,列行动清单 小组分享、个案分析 |
天生我材必有用 《加德纳多元智能测试》发现自身优势智能与职业取向 心理测验、角色扮演 |
遇见未知的自己 观影:《阿基拉和拼字比赛》,挖掘自身潜能 电影赏析、小组讨论 |
你是西游记里的谁? 《FPA性格色彩学测试》,了解气质、性格组合类型和优势 心理测验、个案分析 |
价值观拍卖会 从取舍中了解职业价值观与人生态度,思考与澄清价值观 角色扮演、情境体验 |
向左走,向右走 各科学法指导,为高考定航向 问卷调查、小组讨论 |
我的人际财富圈 掌握人际交往法则,现场模拟练习 角色扮演、行为训练 |
高二 神奇遥控器 观影《神奇遥控器》,体会人生规划的意义,学会感激和拥抱生活 电影赏析、小组讨论 |
超越时间 学习时间管理方法,记录时间,落实行动清单 小组分享、个案分析 |
兴趣岛屿之旅 《霍兰德职业倾向测试》了解兴趣,选择职业方向 心理测验、情境体验 |
职业地图概览 定位航行目标 根据美国ACT工作世界图、ACT科系世界图定位专业、职业目标 心理测验、个案分析 |
让梦想照进现实 化职业兴趣为学习动力,增强实现理想的信念 视频赏析、小组分享 |
职业访谈 生涯人物访谈,收集不同职业特点及对个人能力要求的一手资料 板报展示、小组分享 |
职业访谈视频分享 视频:《爬行者小恒》——软件工程师的职业介绍 视频赏析、小组讨论 |
现场模拟招聘会 找准定位,明确目标,树立自我培养六大核心素养的意识 角色扮演 |
漫步书林 读书交流会:《你在天堂里遇见的五个人》,感受生命之间的联系 小组分享 |
高三 当幸福来敲门 观影《当幸福来敲门》,分享成功一万小时定律 电影赏析、小组讨论 |
做情绪主人 观影《头脑特攻队》,建立积极情绪,让高三生活洒满阳光 电影赏析、小组分享 |
寻找福流,享受高三 学会从所做事情中找到乐趣和意义,化被动为主动,收获成就和幸福感 小组分享 |
我的未来不是梦 生涯定位,化职业目标为学习动力,分享力量,互动鼓励 团体辅导、小组分享 |
高考盛宴,如期赴约 高考减压,澄清优势资源,为生涯拐点增添自信 团体辅导、情境体验 |
大学预录取 了解海南高考报志愿基本情况,对目标大学模拟选择 |
三、 课程开展实践
1. 实验对象
研究被试是海南师范大学附属中学高一、高二、高三年级部分教学班级学生,总共720名(332名男生,388名女生),教学班级每班约55名学生,班级学生固定。实验老师由学校班主任、心理教师担任。
2. 实验方法
采用问卷调查法、个案访谈法、文献法以及课堂实践。
3. 实施过程
(1)营造良好的课程环境
生涯规划教育主题班会课程的开展以班级作为单位,学生作为主体,教师营造温暖的生生、师生互动课堂氛围,让学生在参与的过程中认识自己、规划自己和成就自己。
(2)有序开展课程活动
根据高一、高二、高三不同学段学生心理特点、成长任务设计相应的课程,并不断实践修改具体内容。
本课程设计与实施形式多样,课堂教学是最主要的方式,融入团体辅导、电影赏析、角色扮演、职业访谈、小组讨论、心理测验等多种方式途径开展教育,课堂教学每次课40分钟。
在课程实施期间,根据学生课中与课后反馈、同行教师反馈、专家意见以及国内外研究等不断将课程设计内容进行完善。
4. 课程实施结果
(1)形式多样化有利于激发学生生涯规划的兴趣和参与度
主题班会课实施过程中发现,高中生最喜欢的课堂形式排在前三的是:团体辅导活动、电影赏析和心理测验。整理学生参与课堂后的反馈内容发现,在主题班会课堂中运用团体辅导技术,能帮助学生积极融入团体,为班级贡献自己的智慧和力量,使之彼此信任、相互协助、融洽相处,通过班级同学间的互动,促使个体在交往中通过观察、学习、体验、认识自我、探讨自我、接纳自我,调整和改善与他人的关系,学习新的态度和行为方式,用来预防及处理个体在各发展阶段所面临的问题。教师在班会课中营造安全温暖的课堂氛围,促进学生在小组合作中发挥主观能动性,通过合作、思考、讨论和分享等方式自然发生思想的碰撞和观念的修改或重建,使学生觉察、认识自我和完善自我。
以电影赏析的形式而开展的主题班会课深受学生喜爱,将学生喜闻乐见的媒体运用于课堂,可给学生以更加直观的方式呈现主题,以极大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有效吸引学生参与课堂学习。电影是生活的艺术表达,它所传达的情感观念易引起学生的共鸣,促其养成从深度、高度、广度和宽度等多维度思考问题的思维习惯,且能从电影情节及人物身上间接习得应对问题的经验。
心理测验可以在较短时间内了解个体的状态,测验的目的是为了更加准确认识自己,高中生处于人格发展的自我同一性建立的阶段,他们期待了解“我是谁?”“我的能力?”“我未来的方向?”等,测验的使用符合其成长阶段的心理需求,虽然心理测验是帮助我们了解一个人心理状态的重要方法之一,但也有—定的局限性,心理测验不同于学科考试,它并不能得到一个准确无误的结果,在使用过程中须结合实际情况,应向学生讲明它的参考价值,避免他们错误断定了自己的状态。
职业访谈、个案分析、角色扮演和小组讨论的课堂形式的共性在于要求学生在“做中学”,唯有亲身参与学习的全过程,才能获得深刻的认知、技能和情感发展的体悟,也才能更加巩固学习的结果即获得一种新的行为方式。常规课堂教学目标聚焦明确,注重培养学生分析问题的心理能力,教师课堂设计自由度大可因题而异,采用提问、讨论、启发、案例等组织教学,使学生紧跟老师的教学思路,能给予学生独立思考的时间,培养其思维能力。虽然在学生投票选择喜好的结果中这些形式位列其后,但在学生呈现的反馈内容中发现,它们不可置否对学生成长有重要影响。
(2)主题渐进化有利于针对性解决学生现阶段问题,学会进行生涯规划
通过实施生涯规划教育主题班会系列课程后,有71.4%的高中生对未来规划有比较清晰和肯定的意识,23.8%的高中生对未来规划感到不确定性;有85.7%的高中生在课堂实施中有较愉快的情绪,情绪变化来源于:对自我更加乐观自信、更能悦纳同学、感受到班级团结以及生涯目标清晰化等方面;在所有实施课程中,有71.4%高中生偏爱关于“我与自己及角色定位”的课程内容;6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