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稿件列表 > 班级心育
在线阅读 期刊目录

由一道案例题引发对班级事件处理实效性的几点思考

 20181月底,本人参加丽水市第三届德育名师评选,在面试过程中,抽到一个案例题答辩题,从阅题到答题总共10分钟时间。面试评选结束之后,反思自己的答题,进而想,如何提升班级事件处理的实效性。

一、缘起:德育名师评选的一道案例题。

案例题:学生小周成绩较好,反应速度快,在班里上课比较活跃。性格开朗,在班里常常说话很多。课后常会看不起同学,会讽刺挖苦同学。近日,却发现小周却很沉默。经了解,小周被同班的两个男生打了,一次是在校内卫生间,被一个男生打了;另一次是在校外被另一个男生打了。请回答如下问题:作为班主任,你会怎么处理这件事?处理的理由是什么?

   我的面试回答:

在我平时的德育工作中,我常常坚持如下理念:(1)任何一个行为的背后,都有一个心理困惑或需求。(2)处理事件,首先要处理情绪,情绪没处理好,是解决不了事件的。(3)学生≠学生的错误,要看每个人的全面,不要放大学生的错误。

具体做法:

第一步:(1)找个心理辅导室,与小周谈心,一定要泡茶热茶交到小周的手中,仔细倾听他的诉说。(2)要树立“学生≠学生的错误”这个理念,学生是成长中的人,有不足正常,肯定也有正向的潜能。分别找到另两位男生,逐个谈心,也要泡茶交到学生的手中。要思考表面是打人者,打人者真正的原因是什么?会不会是小周的挖苦引起,不要压制学生,要听他们的心中话。(3)由于案例中没指明是小学、初中或高中,现就以职高生为对象。不要轻易的通知家长,有表扬的事情多通报家长,有问题的事,能处理尽可能班主任自己处理,要维护高中生的面子,维护他们在家长心中的形象。(4)在心理辅导室,由班长、普通同学三五人组成一个评审组。评审组加上小周与另两位男生,用一个物体作为发言棒,执棒者发言,其他人不得说话。而后由班长和评审组的同学们对小周和另两位男生的需求和想法做出判断,而后按照班级陪审组的意见解决问题。

第二步:在班级管理中,我坚持“班主任不能成救火队员”,要有预先性的教育。结合这个事件,在班级开展,《对校园欺凌说“不”》的主题班会,要相信学生的潜能和智慧。形成大家对校园欺凌的警觉,避免再次陷入其中。

第三步:完善和强化预警体系,防范校园欺凌的产生。结合主题班会,在班级和寝室设立(或完善)心理委员机制,当学生有不良情绪时,老师能及时介入疏导,防范校园欺凌的发生。

第四步:提升小周综合素质。小周的成绩很好,但人际交往与沟通能力不行。与心理辅导室老师联系,请他们协助小周提升自己的沟通交流能力。

二、思考:若是我年轻时,遇上此类问题会怎么办?

在面试中,我看到评委专家肯定的眼神,最后也顺利通过了评选。在面试结束之后,我去反思,还有哪些需求补充完整的?整个面试过程中,还有哪些细节需要提升的?我想,一是该事件与网络的有没有关联,要给予关注。在与小周和另两位男生交流时,应当关注一下,整个事件有没有图片或视频上传到网络。在当下,网络产生影响和压力,无论对学校、学生来说,都是很难去承受的。二是心辅导教师对小周的个人辅导之后,适时开设《人际沟通——信息表达与接收》的心理辅导活动课,提升学生的整体人际交往和沟通素质。三是事件处理结束之后,由学生决定如何与家长做好沟通,学生的成长是离不开家长的理解和支持的。

在思考过程中,突然一个问题冒出来?若我在三年前,参评第二届名师时遇上此题,我会怎么回答?若我在六年前,参评第一届名师时遇上此题,我会怎么回答?我想,我肯定答不全面,或者只能就事件处理谈自己的想法,或能谈到在班级里开展“校园欺凌的防范”就算不错了。因为,没有人来指导也没思考过,如何对待面试题。其实,对面试题的回答是平时工作的惯性思维的反应。

另一方面,若是一个年轻班主任,在现实中真的遇上相类似的事情,他们会怎么办?若在我年轻时,遇上此类事件,扪心自问,可能会束手无策。我可能会讥讽小周“你也不瞧瞧自己是谁,平时那个嘴巴牛呀,看看,这不就现报了”,我可能会把两个打人的学生,拉到办公室,训斥他们“你以为自己能呀,打自己的同学”,“你给我闭嘴,这里没你说话的份,把家长叫来”。我可能会提请学生处处分打人者、我可能会教育小周今后要礼貌待人。所有的事情中,“硬”的会更多,基本上不会考虑到学生心理认可度或承受力。最终可能事件是处理了,但学生与我肯定是离心离德了,甚至有可能矛盾激化,其中某个学生可能会厌学甚至不想来读书了。

三、扩展:对班级事件处理实效性的几点思考。

班主任是德育队伍的骨干群体,班主任如何有效地处理事件,对于提升学校德育实效是事半功倍的。对于年轻班主任群体更是这样,因为他们缺乏经验、缺乏引导、缺乏理论和技术的支持。为此,笔者认为班主任事件处理中,应该关注以下几点:

1.事件处理的理念上,以学生成长为主旨,人是人,事是事。在事件处理中,一定要树立起“学生≠学生的错误”的理念,正因为他们是学生,是成长中的人,所以任何事情发生,都有他们的认知、情感等诸多因素,是可以理解的。学生是一个完整的整体,虽然他们有错误存在。要将事和人进行区别,我们在批评学生的时候就不会出现人身攻击,就事论事,目标在于学生的成长,这才是我们的终极目标。

就事论事,就不要把学生以前的事拉进来一起说,往事有往事的原因,此事有此事的缘由。就事论事,就不应放纵个人的情绪,讥讽、挖苦学生。在工作中,也经常会听到“某某,要是你能改正,猪都会上树了”。这种情绪放纵,使得事件的处理夹进去许多,事件本身不存在的干扰因素。

不要轻易抛弃犯错学生。很多学生犯错之后,内心是不安的。要给学生改正的机会,不要轻易说出那种放弃的话,不要轻易地让学生回家反思,不要轻易地给学生前途下定义。在工作中,我就遇到有学生因为班主任说他今后就是个人渣,而差点和班主任动起手来。给学生以希望,给学生以台阶,这才是正确的事件处理方法。

2.事件处理的情绪上,先稳定自己的情绪,再平稳学生的情绪。在事件发生之后,一般情况下,班主任都是心急火撩、气愤填膺的。因此,我们常常会听到老师这样说“平时我对你这么好,你却做出这样的事来……”,而许多学生在背后却不是这样想,极个别学生甚至当面嘀咕着说“我又没感觉到你对我好”。在这种情况下,是不可能把事件处理得当的。

处理事件,先处理情绪。要处理事件中学生的情绪,首先班主任自己不能着急上火,要先平稳自己的情绪,要深刻认识到学生犯错是他们成长之路中经常有的。其次,要将事件中的学生带离事件现场,在现场学生情绪激动,离开现场有利于情绪平急。离开现场,没有旁观者给予的心理压力。再者,要给学生以诉说的机会,要倾听他们的诉说。但是,倾听诉说不等于相信某个学生单方面之词,我们要通过多方面去了解证实。遇上说谎的学生,不是靠发脾气能解决的,要靠智商解决,用证据链去证实他在说谎的,用证据链证实过一次,下次学生就不敢在你面前信口雌黄。有些学生,他们总喜欢说谎,那不是班主任的错,不要情绪激动,那是他们在家及生活圈、交往圈的各种因素综合教养的结果,是从小养成的。在我们班主任面前说谎,并不是他们不尊重你,因为,这是他们的习惯反应。

3.事件处理的认知上,引导公正认同,同伴评判比老师评判有效。在事件处理中,我们常常听到老师在不停地讲道理、讲规范。然而,对于许多犯错的学生来说,他们知道这些的道理和规范要求,但他们没去遵守。而老师常常是从开始讲道理和规范,问学生知道不知道,再来一句,你知道这是错的,你还犯呀。这时,事件中的犯错学生对老师的教导在意识上是拒绝的,而老师却还在做无用功。

让同伴对他们的行为做出判断。相同的话、相同的道理,从同伴的嘴里讲出来,学生更愿意接受,那是是符合他们的话语频率的。因为是同伴说的,在同伴面前承认自己做的不对,那么利于今后他们的改正。

4.事件处理的行动上,合情合理合法,要给学生以改正的尊严。在评判学生的得失的过程,要注意场合、参与人员和注意事项,对犯错学生的定性也应当就事论事,在这件事情上,某某同学是错误。不能范围扩大化、评判绝对化、前景糟糕化,即使犯错的学生,也要给予应有的尊严。在当下自媒体时代,要维护学生的网络形象,及时清除可能影响学生网络形象的信息。

特别在学生改正阶段,常常会听到老师说“给你一个月的时间改正,在这一个月中,你不能有任何违纪的事情,即使迟到也不准……”,话讲的很绝对,而这个条件给出是单向的,如若学生在一个月中,有迟到或忘了做作业之业,我们怎么给自己找台阶下。与学生一起来讨论,怎样去改正他们的错误。我曾中途接手一个班级,面对上学期的“迟到大王”吴同学,我说“你准备怎么改?”,他说“我保证这个学期,一次都不迟到”,我对他说“这个学期准你三次迟到,怎么用是你的事?”后来,因想看德甲比赛,主动到我这里申请迟到一次,我一句话没说,即刻批准同意。而在这个之后,这位吴同学在班里对同学说,老师是讲信用的,我们更要讲信用。在行动上,合情、合理、合法,不过激、不速成。

5.事件处理的关键上,触动心灵,感动内心为上。没有任何人是主动想犯错的,对于事件中的学生,想方设法能触及心灵,让他们有所感动,这是事件处理的关键。寻找他们家庭中的心灵触动点、寻找他们在同伴中的心灵触动点、寻找他们内心愿望的心灵触动点,加上老师的真诚,那么可以肯定的是该生基本会改正好了。

仪式,是一个心理触动点。动作,也是一个心理触动点。环境,更是一个心理触动点。曾有个到过派出所多次,被认为无药可救的学生,气冲冲地跑到心理辅导室来找我,我让他坐上,泡了一杯茶给他,放了点轻音乐,让他缓缓再说。后来,这位同学对我说,你是第一个看得起我的人,今后你说怎么做,我就怎么做。至少从那茶之后,这个学生不再打架了,虽然成绩依旧不理想。

班级事件各种各样,产生的原因亦千差万别,处理方式更是各显神通。在我看来,“关注心理、给予尊严、激发能量、鼓励上进”是我们处理班级事件应有的工作导向。

最新期刊

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