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6月,我毕业于上海师范大学心理咨询方向。同年我进入教育系统,担任班主任工作。根据多年班级管理的经验,我认为可以借鉴心理咨询的三个模块,开展班级管理工作。
一、建立良好的关系。
在心理咨询中,建立良好的咨访关系是第一步。而在班级管理中,良好关系的建立也是至关重要的。其中,以下四点必须要重视:
(1)尊重学生,关注学生感受。心理咨询中强调要从来访者角度考虑问题。共情则是咨询中的重要元素,但是在实际班级管理中却常常被忽视。例如,学生前来诉说寝室人际关系不佳,要求更换寝室。说实话,换寝室是项令人为难的工作。因为涉及到是否有空余的床位,新的寝室的人际关系相处,所以作为班主任常常会下意识地希望学生不换寝室,自觉或不自觉地忽视了共情。班主任倾向于摆事实、讲道理,希望通过引导,说服学生改变主意。但如果通过共情来开展工作,首先肯定学生的感受,理解寝室关系不佳而引起的紧张、焦虑,学生感受到被理解,再了解具体的细节,引导学生,效果则会更好。
(2)个别信息单独沟通,尤其涉及到隐私内容。例如涉及助学金、补考一类的敏感信息,我会个别通知学生,而非通过班委转达给学生。尽管班委是老师的小助手,但是助学金、补考类信息涉及到学生隐私,特别是敏感的学生,非常反感班级同学知道自己的隐私。所以,我会个别通知,保护学生隐私。
(3)与同学们打成一片,为后续收集信息做准备。作为班主任,切不可太严肃,亦师亦友,学生才会将“不能说的秘密”透露给你。今年五四青年节当天,某位同学在朋友圈发了一个标题为《社会对我们的爱?在哪里?》的状态,内容中提到:“按照国务院公布的《全国年节及纪念日放假办法》的规定,‘青年节(5月4日),14周岁以上的青年放假半天’”。随后,班级同学在评论中齐刷刷地艾特了我。其实,学生心里很清楚,并不存在停课放假的可能。如果作为班主任的我,严肃认真地回复此假期并没有明确规定,反而有点自讨没趣。但是齐刷刷地艾特我,我不能假装没看见。思前想后,我决定将该同学的状态截图,然后配文调侃到:某同学的朋友圈。班级同学齐刷刷地艾特了我。是要我艾特校长吗?很快,班级群里就炸开了锅,纷纷表示笑疯了。甚至有同学,将我和某同学的状态都截图发到朋友圈。经过此事,我感觉跟班级同学的关系又进了一步。
(4)恩威并施,泾渭分明。虽然与同学关系融洽,但是对于日常规范的要求不能马虎。例如,基本的出勤,杜绝迟到早退现象,严格执行考勤制度。如有特殊情况,需递交假单。
二、收集信息。
信息来自于方方面面,谈话交流、平时表现、考试成绩、家庭信息等等,甚至是聊天的语气、是否对班主任开放朋友圈这些都是不可忽视的重要信息。所以作为班主任,务必要做好日常信息的收集。做个有心人,留意同学们的方方面面,及时更新信息,做到信息最新、最全。
在我的平时工作中,我习惯于保存聊天记录。俗话说:好记性不如烂笔头。现在是信息爆炸的时代,如果光靠头脑记忆信息,难免会有出入。通过保存聊天记录,不仅可以保证信息的真实、可靠,而且可以通过检索的方式迅速找到关键信息,为后续日常工作的开展提供有利条件。
三、解决问题。
所谓养兵千日,用兵一时。建立了良好的关系,收集众多有用的信息,该如何运用呢?举两件班主任常会遇到的工作作为例子:(1)组织部分学生参加某项活动。现在90后、00后对于参加活动一直兴趣缺缺,宁愿宅在家中玩“王者农药”。组织学生参加活动一直是件令人头大的工作,特别是部分同学参与的情况,常常得到的反馈是:“老师,你找其他同学吧!”如果班主任清楚地了解班级同学间的亲疏关系,安排关系好的同学一起参加活动,常常可以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2)邀请同学从旁侧击,开导问题学生。班主任作为一名老师,即便关系良好,在做思想工作时,同学多少会带有戒心。所以除了班主任开展工作外,还可以请同学旁敲侧击。例如,我的一位学生突然提出了退学申请,无论我和家长如何做工作,他态度都非常坚决。后来,我邀请同寝室好友一起参与开导工作,从同龄人的角度引导他,他的态度缓和了很多,同意继续学业。
另外,除了上述三点外,作为班主任还需要注意界限。在心理咨询中,会强调心理咨询师和来访者的界限问题,包括时间、地点、关系的界限。每次咨询会设定时间,一般不超过一个小时。咨访关系仅限于咨询室,每次咨询结束后,咨询师和来访者一般不会单独联系。这些界限都是为了保证咨询的有效性。但作为班主任常常没有自己的时间,很难在时间上进行限定,常常一天24小时都在处理学生的问题。所以作为班主任,也需要留点时间给自己。只有调整好自己的状态,才能更好地工作。同理,也要把握好与同学之间的分寸,注意界限,跟同学的关系不能太近,也不能太疏远。
如果说心理咨询是心理咨询师对来访者的单独辅导,那么班级管理是班主任对学生们的团体辅导。将心理咨询的技术运用于日常班级管理工作,从建立关系到收集信息,最后进行日常事务的处理,从而高效有序地进行班级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