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是一届,我接手了新初一班级,成为了班主任。面对着新接手的一批活泼好动、天真无邪的学生,我都一如既往的提醒自己,我有责任帮助每一个学生改变以前的不良习惯,努力创设一个民主、和谐、上进的班集体,让这些学生在我的班级中懂得热爱学习、热爱生活,热爱班集体,品德优良,能够自信的成长。经过近一个月的教学活动,我对班级学生的基本情况也有大致的了解,然而班上有一名男生给我的印象特别“深”,让人头疼。
这位学生是颇有名气的“讨厌鬼”,行为习惯不好,老是爱去招惹同学,而且说话很难听。经常有学生满脸委屈地来向我数落他的种种罪行,而且每次老师跟他谈话,他总是将脑袋偏向一方,说话语气不礼貌,给人一种难以接触、无所谓的感觉,缺乏对老师应有的尊重。另外,他还不注重个人卫生,每次见他衣服总是看起来不整洁,同学们大多不愿意和他做同桌;课堂纪律差,上课时常常是心不在焉,顾左盼右,有时还喜欢做一些小动作,或者拉着同桌一起讲话。正因为以上一些问题,经常是一周两次请家长。尽管问题不少,但因为头脑聪明,在班上的成绩也不是太差。对于这种学生,我是又爱又恨。
为了更全面了解班级孩子的家庭情况,我在暑假走访了班级一些问题学生的家长。后来才知道,范同学母亲因为家里贫穷而离开了家,从小到大由父亲带大的他与其他学生相比就没有那么幸福,缺少母爱的温暖和家庭良好的教育。父亲作为一个男人,没有母亲那样的细心和体贴,在教育问题上从来只要孩子不打架或者不给他找大麻烦就好,然而在孩子的行为习惯和卫生习惯上就没有太在意,而且对于孩子好的表现父亲从来没有给予肯定或表扬。久而久之,孩子就形成了不良的行为和卫生习惯。
针对这种情况,我开始愿意花更多的时间和精力去关注他,分析他的个性特征,并采取了很多的措施。吓也吓了,哄也哄了,尽管软硬兼施,但收效甚微。怎么办呢?正在我无计可施的时候,想起了一位教育家的名言:好孩子是夸出来的。我何不试试呢?亨利﹒海涅也说过:“每个人就是一个世界,这个世界是随他而生,随他而灭的。”因此对班主任而言,面对几十个学生就是面对千姿百态的世界。不论这个孩子是调皮还是听话,聪明还是愚钝,只要老师能用“显微镜”看孩子的不足,用“放大镜”看孩子的优点,就一定能找到独属于这个孩子的优点、长处。尤其是对班上一些暂时后进,用传统的教育理念几乎找不到优点、长处的学生,夸奖更能唤醒和激发他心中沉睡的巨人。
于是我决定改变原来的做法,变批评为表扬。抓住他身上的闪光点,及时给予肯定,增强他的自信心。他有个特点就是很喜欢揽事给自己做,在我们班担任了许多科的“科代表”,并且还很喜欢回答问题,每次老师提问时他总是将手举得高高的。所以,每当他做好一件事或是回答问题正确时,我都会及时地表扬他:“你今天真有进步,事情也做得很好,问题回答的也很准确,声音宏亮。”表扬完时还顺带一句“你今天真帅气”。
在我的表扬和鼓励下,范同学的课堂纪律有了明显的进步,最主要的是上课也不再搞小动作了,行为习惯有了明显好转,成绩也有了明显提升。看到他的这些进步我很欣慰,于是,我趁热打铁与他进行了一次长谈,首先我告诉他:“看到你的进步老师真的很高兴,我想与你交朋友;如果你有什么困难可以对老师说,我愿意帮助你”,这拉近了我们的距离。听了我的话,他点了点头,我们在愉快地气氛中结束了谈话。一段时间后,他说话也得体了,穿着也整洁了,同学们都愿意与他接近了。
俗话说:“十个指头伸出有长短。”转化问题学生成了每个班主任都会遇到的问题。问题学生,往往是班级里的“另类”,对他们的管理是班主任最头疼的事。但是职责和良心告诉我:每个学生都有受教育的权利,不要放弃,也绝不能放弃。我作为教师有责任用我的真情和智慧,教育好每一个学生,以我真心去宽容、理解、尊重他们,当好他们的“引路人”。
通过这件事,我明白了,真诚的表扬,可以帮助孩子们树立信心,也为我打开了一道德育的新门。我发现班里绝大多数孩子都喜欢被表扬、赞赏,一句简单的表扬和赞赏,对老师来说是一件很不起眼的事,而对于孩子们却是最大的荣耀和进步的动力。
在以后的教育教学管理中,我注重从心理需求角度给予学生更多的激励与表扬。比如在课堂上,对孩子的表现进行一些鼓励性的评价:“真不错,能答得这么好!”“你太厉害了,回答得入木三分呀!”“你真棒!老师都没想到呢!”。又如在作业中,我会毫不吝啬地对学生的书写大家赞赏:一直保持书写工整无误的,我会写上一句“总这么工整真不简单!”;虽然字迹不工整,但是用心完成的,评语是“你的认真态度值得学习!”;要是马马虎虎,表扬他能够按量按时完成作业,评语是“要是继续努力就更好了”。在德育工作中,我也会毫不吝啬地对学生的行为激励,发现孩子的“闪光点”,对其闪光点进行赞赏。
每个学生的内心深处,都有追求美好的愿望,渴望得到他人的欣赏、肯定和尊重。教育的艺术不在于传授本领,而在于唤醒、激励和鼓舞。世界上没有一朵花儿不美丽,没有一个孩子不可爱,作为教育者,我们要像对待荷叶上的露珠一样,小心翼翼的呵护孩子的心灵,在他们成长的关键点,给他们一个向上的台阶。
参考文献:
[1]张均华,梁剑玲.初中生幸福感来源结构及问卷编制[J].心理技术与应用,2016,4(8):465-472.
[2]胡小芳.给孩子一个向上的台阶[J].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2017(03):1.
作者简介:
唐红松,男,硕士研究生,中学一级教师,江苏省海门市教坛新秀。从事班主任工作多年,有一定的德育研究经验,有十多篇论文在《现代中小学教育》《教学与管理》《教学月刊》《江苏教育》等杂志发表。
通讯地址:江苏省海门市青海西路1号 海门市能仁中学(226100)
联系电话:138628547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