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稿件列表 > 班级心育
在线阅读 期刊目录

心育模式下班主任工作实践探索

 心育模式下班主任工作实践探索

                                     海宁市长安镇盐仓学校    俞彬彬

  要:当心理教师身兼班主任角色时,作为一个咨询者与管理者存在一定的角色冲突,但是如果能有效地处理两个角色的关系,运用好冲突背后的角色互补,将达到共赢的效果。在实践中发现,心育成为班主任工作的三大助力:1.将班会课与心理活动课相整合,形成心理主题班会课,提高了班会课的实效性。2.有效利用皮格马利翁效应,登门槛效应,形成良好学风班风。3.通过个别心理辅导,转变“问题学生”,帮助学生走出的心理困惑。将两者的优势有机结合起来,做好班级的管理者和学生的心灵引导者。

关键词:心理教师  班主任  角色结合

《关于进一步加强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意见》指出,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重要途径,是中小学德育的重要组成部分。而班主任又是德育工作的中坚力量,现代教育对班主任提出一个新的要求——具有一定的心理辅导技能。现在许多学生在行为中表现的种种异常如:多话、好动、厌学、打架等并不是单纯的品行问题,而往往是由心理问题引起的,因此,将班主任工作与心理健康教育相结合,显得尤为重要。班主任工作有其优势,是与学生接触最为密切的师长,而心理教师作为学生心灵的呵护者,具备专业的心理专业知识,如果班主任与心理教师两个角色相结合,会发生何种化学反应呢?

一、心理教师与班主任的角色冲突。

    首先,班主任作为一个班级的管理者,具有一定的权威性;而心理教师与学生更注重相互平等的关系,价值中立地看待学生问题,不批评,不评判,积极关注学生。若处理不好两者关系,心理健康教育的作用很难在班主任工作中体现,班主任工作也会受到一定的影响。其次,学生会对班主任有所提防和顾忌,不易敞开心扉交流。再次,身兼两种角色的班主任,要清楚自己何时是心理教师,何时是班主任,不能因为心理教师的平等而失去了班主任的威性。

二、心理教师与班主任的角色互补。

心理教师与学生相处的时间毕竟没有班主任多,较难深入了解学生实际中可能存在的问题,若心理老师兼任班主任,在平时的交流与相处中,心理教师可以以他独特的视角,观察学生的个性特点、学习习惯、思想动态等,将心理健康教育融入学生工作与班级管理中,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而事实上,班主任掌握一定的心理辅导技巧,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也是教育发展的趋势。尽管这两种角色存在一定冲突,但如果运用好冲突背后的角色互补,将成为相互的助力,使心理健康教育和班主任工作有效开展。我们要努力将两者的优势有机结合起来,做好班级的管理者和学生的心灵引导者。

三、心育成为班主任工作的三大助力。

(一) 班会课与心理活动课相整合——心理主题班会课

传统班会课一般以说教为主,一个学期真正能落实的班会课并不多,班会课实效性很难显现。但事实上,这是班主任建设班级一块重要的阵地。如何最大限度地发挥班会课的功效,作为心理老师的班主任有其优势,将班会课与心理活动课相整合,形成心理主题班会课。心理主题班会课是由班主任执教,以班会课为载体,充分结合心理辅导课设计中的理论、方法与技术等,解决班级中具有共性、典型性的心理问题(预防和发展为主)教育活动。通过对班级共性的问题的解决,以整体提高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并促进班级管理和班集体建设的成效。

例如开学初,同学们满心欢喜地迎接新学期的时候,班主任可以与学生聊聊“目标”的话题《目标成就未来》,引导学生如何分析自己,确立适合自己的奋斗目标,并做好计划落实到行动中,迈好开学第一步。为提高学生人际沟通能力,开展《沟通,从心开始》心理主题班会课,让学生了解与人沟通时如何做到倾听,几招小技巧帮助他们赢得好人缘。学生在相处中难免会出现矛盾,有时候学生会比较冲动,甚至打起来,为避免这样的事情发生,班主任可以给学生开设《做情绪的主人》、《学会宽容》等课,让学生学会如何控制自己的情绪,正确处理同学矛盾,勇于承担责任。

    其中有一节心理主题班会课让我印象非常深刻。小丽,初一时转校至我校,初中入学一段时间后,自感不适应新学校环境,总是闷闷不乐。上课她几乎都低着头,不敢举手,不敢看老师,不敢说话,她说话时带有明显的乡音,于是一张嘴就显得特别紧张。下课时,其他同学在走廊上玩耍,高兴得又叫又跳,她则经常独自坐在教室里或者站在一旁观看。了解她的情况后,我设计一堂以发现自身优势,增强自信心为主题的心理班会课帮助来访者发掘自己更多的优点,找回自信心。来访者是一个典型的缺乏自信的学生,甚至有些自卑感,以她的情况为引子,设计了本次心理班会课。课的主要流程如下:情景扫描,角色扮演“我能行与我不行”,自信心测试,优点大轰炸,自信法宝等。其中“优点大轰炸”环节,来访者发现了自身很多优点,例如:做事认真负责,学习刻苦,文笔很好,字写得工整,美术功底也不错。另外,在课上大家一起寻找到了很多增强自信的方法,简单又实用,比如:学会微笑,自我鼓励,自信口诀。通过这节课,来访者发现了很多自己的“闪光点”,体会到被大家肯定和接纳的感觉,终于明白自己在同学的眼中并没有那么差,同学们也没有刻意的排挤她,看不起她。原来只是自己没有勇气和信心跨出第一步。

这种形式改变了以往说教、训导、约束、惩戒等方式方法来处理学生消息行为的德育工作模式,使班主任真正从学生的角度去考虑他们的需求,更注重倾听学生的心声,并以科学的方法加以引导,提高班会课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二) 运用心理效应,形成良好学风班风。

1. 皮格马利翁效应,唤起学生学习动力。

    心理学中“皮格马利翁效应”留给我们这样一个启示:赞美、信任和期待具有一种能量,它能改变人的行为,当一个人获得另一个人的信任、赞美时,他便感觉获得了社会支持,从而增强了自我价值,变得自信、自尊,获得一种积极向上的动力,并尽力达到对方的期待。在班级管理中,这是一种非常有效的心理效应。班主任不要吝啬赞美和肯定别人的语言。无论是爱,赞美、感谢、还是期盼,都要说出来让学生知道。

记得刚接五班的时候,原班主任开玩笑地跟我说:“你中奖了!”我知道接下来的任务该有多艰巨。原班主任给我的“忠告”是这个班是全校出了名的,纪律差、成绩差,有好几个“难搞”的学生,打架事件是常有的事,你要摆正心态。真的有那位老师说的那么“神”吗?一个月相处下来,确实学生的学习习惯和行为习惯不是很好,但也不是没有办法改变。学生会犯错,但是不能因为一件事而否定了他这个人。每个学生心里都期待老师的欣赏和赞许,如果给予学生积极的期待,那么学生就会努力维护自己在老师心目中的良好形象。在班里有个调皮捣蛋的学生小郑,有一次放学,同学们都已经回家了,我去班级检查卫生的时候,发现小郑正倒完垃圾回来,我知道那天不是他值日,于是,我走过去轻轻地拍了拍他的肩膀:“你是个认真又细心的男孩,谢谢你为班级做的。”他腼腆地笑了。 “相信如果老师教给你一个任务,你也一定能踏踏实实完成,你愿意做老师的小助手吗?”“老师,没问题!”从那以后,检查各门课回家作业上交情况就交给他了,因为他在班级中很有威性,在他的监督下,各科课代表说他们的工作轻松多了,作业情况比以前有很大进步。包括小郑自己,为了服众,偶尔偷懒的他,每天坚持认真完成作业,这样同学们就没什么好说的了。渐渐地,他的学习成绩也有了很大进步。

个人的积极信念对个人的行为有着很大的影响,班主任对学生的正向期待,使学生产生了一种努力改变自我的动力,能够促使学生向着期待的方向发展。对于个人而言,班主任的赞许与肯定,能增强学生自信心,激发学生的学习动力,努力克服自己的缺点,获得成功的体验,形成良性循环。对班级而言,班主任经常肯定同学的价值,鼓励他们会增强班级凝聚力,学生也更加信任老师,形成一个团结、积极向上的班集体。

2. 登门槛效应,助后进生转化。

    “登门槛效应”是指先提出较小的要求,达到后再提出较大的要求,犹如登门坎时要一级台阶一级台阶地登,这样能更容易更顺利地登上高处。在转化后进生方面,“登门槛效应”有其独特的功效。对于学习有困难的同学,让他在短时间内有较大进步可能有点难,如果达不成目标,反而打击信心,丧失斗志。对于后进生的转化贵在耐心与细心,是一个“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的过程。因此,班主任可与先与学习有困难的同学分析个人实际情况,然后共同制定一个“跳一跳就够得着”的目标,可以是上课表现、作业情况、学习成绩等等。先提出一个只要比过去有进步的小要求,当学生达到这个要求后再通过鼓励逐步向其提出更高的要求,学生往往更容易接受并力求达到,从而使学生都能获得成功的喜悦,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班主任要善于观察,细心地去发现学习困难同学的闪光点和微小的改变,切忌不能急于求成,及时给予他们积极地评价与鼓励,哪怕是一个肯定的微笑,一个赞美的话语,一次真诚的祝福,都可能唤起他们的自信,使他们看到自己的潜力和希望,从而积极地成长。

(三)通过个别辅导,帮助学生走出心理困惑。

     由于初中生活泼好动、富有个性,在班级管理中,总有几个让班主任很头疼的“问题学生”,时常被班主任请去“喝茶”。我们常常看到这样的画面:办公室就会被划分成多个小区域进行“说教”,训斥声此起彼伏。你会看见学生低头不啃声,貌似虔诚地接受“改造”。实际上还没等你把话讲完,他也许就屁股一冒烟溜掉了。下次你还能在办公室见到他继续接受“改造”。 不难发现,班主任成了“消防员”,火情不断,战斗不止,最后身心疲惫。

实际上,每一个犯了错的学生,他是知道为什么自己会被请去办公室“喝茶”。或许是因为行为习惯差,或许是因为想引起老师的关注,或许是他自控能力差。不管出于哪种原因,既然想让学生改变,那么就需要他用自己的力量去改变。严厉地批评并不能从源头解决问题,只会让学生更反感,重要的是学生要认识到自己的错误并下定决心改正错误。而这个过程正是他们自我反思和内省的过程,给他们一个和自己对话的时间,等待他们内心积极的“小人儿”站出来。班主任运用心理咨询技术,进行耐心引导,让沟通效果事半功倍。

曾经,我遇到这样一个案例:小郭,一个内向,脾气暴躁的男生。接班两个月,班里所有的打架事件都与他有关。同学们一句玩笑,一个小小的举动,在他看来,都是针对他,一旦惹火了他,就拳脚相向。久而久之,大家都不敢和他做朋友,同学越是疏远他,他心里越自卑。面对这样的学生,如果一味的说教或惩罚,他不但不会听,反而觉得老师都针对我,看不起我。小郭问题根源不在于打架事件本身,而是他错误的认知观念、自卑心理以及易怒的情绪,这是一个具有攻击性倾向的孩子。当时,我以心理老师的身份与他进行了多次谈话,在交谈中积极地关注与倾听来访者述说,待建立良好的咨访关系后,用合理情绪疗法,认知行为疗法,阳性强化法等心理咨询技术展开多次咨询。在后面的几个月里,小郭从与同学还有口角纠纷,到后来能与同学较好相处,班里的同学也不再排挤他,在他脸上看到了纯真的笑容。

心理辅导不是万能的,所谓“教无定法,贵在得法”,如果心理辅导方法运用得当,就会助班主任一臂之力。心理辅导十分注重对学生的尊重,以帮助学生自我成长为目标,符合学生现实的需求,比较容易让学生接受与认同。这样的沟通方式让学生愿意敞开心扉与你交流,在老师的引导下,对自己问题重新认知,最终获得成长。

四、思考与感悟

总的来说,心理教师兼班主任有利也有弊,需要班主任适时的做好角色转换。一个优秀的班主任是学生成长道路上的引导者,善于用心理辅导技术去叩开学生的心扉,走进学生的内心世界;用科学而有效的方法把握学生的心理,加以疏导,因势利导地促进各种类型学生的健康成长。班主任心理辅导工作,是一项需要智慧、爱心、意志和创新的活动,需要我们懂得遵循学生的心理发展规律,用善于发现美的眼光关注学生,用积极的语言和行动影响学生,用心理学理念引导学生,相信教育的种子一定会结出累累硕果。

参考文献:

[1] 王立东.班主任是不可或缺的心理咨询师——谈谈班主任实施心理疏导的策略[J].思想政治课教学,2006(11).

[2] 王雷.班主任工作与心理健康教育[J].教育现代化,2005(6).

[3] 孙吴,陈家麟.论班级管理与学生心理素质发展[J].班主任,2004,(4).

[4] 石文山,陈家麟.论班级心理健康教育模式的基本特征[J].河北师范大学学报.2004,(5).

[5] 谢江阳.新时期班主仟的新理念和新角色[J].现代教育科学.2004,(3).

最新期刊

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