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苏州市第三中学(苏州市姑苏区谢衙前14号) 王德明 邮编:215001
E-MAIL:wdpm88@sina.com 手机:13584840662
俗话说,知人者智,自知之明。班级管理者也需要做到知己知彼,既要了解自己,也要懂得学生。教师为了了解学生采取的措施很多,让学生防不胜防。有的热衷于通过谈心“引蛇出洞”法,有的擅长教室外蹲坑“守株待兔”法,还有的专长于在学生内部安插线人“挑拨离间”法等等。事实上,在传统班级管理的模式中班主任老师们为了获得学生们真实情况的第一手材料,采取的“兵法计策”数不胜数,不胜枚举。如某些班主任热衷于“诱敌深入”计策的“钓鱼”法治班,当班主任老师从窗边“飘然而过”时,对已有违纪动机的学生不是采取预警措施,而是以静制动,等待时机,往往通过欲擒故纵的方式得到“人赃俱获”的效果。并美其名曰“一石二鸟”之计,既可以让违纪学生产生刻骨铭心的记忆,也可“杀鸡儆猴”,以警示其余。甚至有的教师善于使用“反间计”,往往通过在学生中间安插自己的亲信,通过“奸细”刺探“军情”来获得学生的第一手资料,其结果不仅会导致其他同学人人自危,也破坏了同学间团结和师生间和谐的良好关系。还有班主任善施“瞒天过海”的计策,宣布严格纪律以后便按兵不动,许久便不再关注学生,在学生“聚精会神”违纪时,班主任老师突然如天神从天而降,让学生在心惊胆战中被抓个现行,心理创伤可想而知。显然,教师们在班级管理过程中的这些不当行为往往会让学生想起来都会不寒而栗,在心理留下了严重的阴影,给学生留下的印象是这个老师很阴险,这让学生对教师产生距离感和恐惧感。曾几何时,教室后面有座“玻璃房”,一经网上传播发酵,激发轩然大波,在市井百姓们议论纷纷之中也引起了专家学者们的深刻思考。目前虽然尘埃落定,但使用网上“度娘”搜索中发现对此班级管理模式的评价,基本上还是一边倒的负面评价,甚至是眼中满满的尽是鞑伐之声。与班主任老师鬼鬼祟祟不体面的“偷窥”、“钓鱼”等模式相比,玻璃房内师生之间光明正大地坦诚相待产生的优势就十分明显,因为“玻璃房”如果利用得好完全就可以成为师生相互理解沟通的绿色通道。我们必须让“玻璃房”成为师生坦诚相待、互联互通的双向信息通道,而不是异化为监视的专用区域。这样,玻璃房内外就会出现不一样的景象:
一、“玻璃房”完全可以成为学生表演的舞台。“玻璃房”隔壁的办公室里除了班主任之外,可能还有其他任课教师甚至学校领导,在这么多“观众“的赏识之下,就可能极大地激发出学生强烈的表现欲,同时也激发了学生的思维,促进学生们的潜能得到极大的发挥,其教学效果和学习效果自然不同凡响。有人认为,学生在教室里上课,教室里有一名老师,而透明窗户外还有数名老师站着往教室里监视,这就会侵犯了学生的隐私权,会导致学生非常不快。我们不妨设想一下,学生在成长过程中经历大小考试无数,几乎每次考试过程中都有两个以上的监考教师侵犯其隐私权,室内监考教师和室外的流动监考教师,甚至还有巡视的考点主任都会无一例外地冒犯他们的尊严,在他们心理造成很大的伤害。事实上学生们对这些监考已经习以为常了,并没有让学生感受到任何不适。相反,如果撤掉监考,用监控设备取代监考,反而会让学生心理不适。更何况教室也是公共场合,哪来那么多的隐私存在于公共场合呢?现实经验表明,观众越多,表演者情绪越激动,就能够激发出表演者发挥最高的水平。同样,在组织课堂教学活动中参与的人越多,参与的教师越多,就越有利于学生思维的活跃和积极性的提高。毕竟在课堂教学活动中参与的教师越多,越能够创造出舞台情境。毕竟在广大”观众“的众目睽睽之下学生们就会产生出“人来疯”效应,这种教学情境就越有利于激发学生的思维,开拓学生的视野,就越能够产生良好的教学效果。在大礼堂里上展示课,面对数倍于学生的听课教师和专家学者,学生产生的往往不是压抑,而是可能激发出“初生牛犊不怕虎”的热情,将大礼堂当做自己表演的大舞台,将听课教师当做自己的观众,甚至当做自己的啦啦队,往往会产生出乎意料的精彩瞬间。更何况在某些学校课务开放日,前来听课的专家学者、教师教研、人大政协、公众家长,这种架势岂不会让学生崩溃?但事实上,学生们在此形势下激发出来的热情非同一般,课堂展现了不一样的精彩,其创造性思维更是让师长们惊艳不已。可见,“玻璃房”教室本身并没有错,关键在于我们在何种动机下使用,关键在于造成了学生何种心态。
二、“玻璃房”可以成为师生交流的平台。“玻璃房”教室作为开放的窗口,其透视功能是双向的,师生可以在相互对视中进行情感互动,日久生情,情景交融。透过“玻璃房”教室,班主任可以零距离关爱每位学生,随时掌握班级动态,及时为学生提供帮助和服务,针对学生在学习中出现的问题因材施教,这就会产生出不一样的效果。这样,“玻璃房”教室就会在广大师生心目中淡化其监视功能,更能成为师生平等交流、和平共处的平台。透过玻璃窗,班主任可能会发现有的同学在课堂上打个盹,做个白日梦,说个悄悄话;也可能在课间会追追打打、肆无忌惮地大笑,但这些都不是大是大非的问题,不需要批判惩罚,我们只需要积极引导。如对于打盹瞌睡的同学我们可以通知家长,让他们关注学生的睡眠质量;对于课堂上交头接耳的学生我们可以在课间谈心时及时暗示,必要时甚至可以调开座位。我们不妨允许青春张扬的孩子们“有一些任性她还有一些嚣张 有一个姑娘她有一些叛逆她还有一些疯狂”,这样玻璃房就不再成为学生心理阴影的根源,而是给予学生温暖、温馨的热源。“玻璃房“人为地拉近班主任办公室与教室的距离,使班主任老师可以全面了解每名学生的特点,从而引导学生们建立起良好的学习和生活习惯。只有充分利用办公室与教室紧邻的空间优势,把更多的时间、精力投入到教学中,通过平等沟通、交流才能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可见,“玻璃房”教室充分利用办公室与教室紧邻的空间地带,打造师生交流的平台,通过平等沟通、交流消除学生们对班主任老师的陌生感和恐惧感,从而建立起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
三、让“玻璃房”成为师生对视的看台。己身正不令而行,己身不正虽令不行,言传还需要身教。“玻璃房”教室不再是仅具备班主任老师“侦查”教室内学生突发状况的功能,同时也具备学生们对班主任办公室的“反侦查”功能。教师通过对教室生态观察所反映的情况成为制定班级管理计划、班会课的教案以及预设个别学生谈话方案的依据。在“教师全程随班办公”管理模式中,学生也因此获得了了解教师们工作状况的看台,也使教师们的一举一动也暴露在学生的视线之内,这也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教师的自律。试想一下,在学生们众目睽睽之下,教师们坦然自若地在办公期间从事与教学工作不相干的活动,如在电脑上看电影、玩手机、淘宝、理财等。这样,教师对学生的教化不仅体现在语言上,教师在行动上也要向学生证明了正能量。试想一下,教师要求学生不迟到,自己却频频晚进办公室;教师要求学生不要玩物丧志,自己却堂而皇之地在手机上看电影玩游戏;教师要求学生上课不要讲话,自己却在工作期间高谈阔论。那么,教师的语言还有说服力吗?为此,教师需要通过向学生们展现出良好的形象感染和打动了学生,学生会因教师的敬业和辛苦而感动,他们对班主任老师的敬爱之情油然而生,促进师生关系也不断地走向和谐亲密。在这里,在师生对视之中教学相长真正地成为现实。
显然,“玻璃房”教室本身并没有对错,关键在于使用“玻璃房“教室的人,我们赋予“玻璃房”教室怎样的功能。如果我们建立“玻璃房”教室的目的纯粹是用于监视,显然这种做法是不可取的。如果我们能够在平等、民主的班级氛围里,以关爱学生和服务学生为出发点,将对学生的监管转化为关爱,那么“玻璃房”教室里发生的一切将不再是伤害,而是可供师生共同欣赏的美丽风景。固然距离能够产生美,但“玻璃房”教室将师生的距离缩短到可视的范围之内,可以拉近师生精神距离,消除师生之间的距离感。师生之间通过灵魂的碰撞,润物无声,既让学生学到知识,又要培养学生品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