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引言
心理学对人格“personality”的定义有很多种,有广义和狭义之分。在心理测量领域,我们常常采用狭义的人格作界定,主要是指个人在自然素质的基础上,由于社会的影响,通过人的活动而形成的稳固的心理特征【1】。它一经形成便对人的行为效率、行为风格和行为方向产生长久而广泛的影响,这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一个人的学习、工作绩效和社会适应状况。中职生正处于人格形成与稳定的一个重要发展阶段,良性人格的塑造,对于其以后的学习、工作、生活甚至整个人生都有重大影响。幼师学生是今后的幼儿教师,对幼儿的心理发展及人格萌芽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幼儿期是人格形成的萌芽和发展时期,他们对老师有着高度的生理依赖和心理依赖,且具有很强的模仿性,因而幼师的心理素质和人格特征将在潜移默化中影响幼儿,成为幼儿身心发展中的“重要他人”。
因此,本研究通过16PF问卷对我院学前教育系幼师生的人格特质进行了测量,以期了解其心理素质和人格特征状况,进而通过与常摸的比较来发现有待改进的方面,并在此基础上提出思考与建议。
二、研究对象和方法
(一)研究对象
以我院2014级学前教育专业的169名学生为调查对象,均为女生。剔除部分不认真作答或者没有填写完整的无效问卷,剩下有效问卷165份,问卷回收率约为98%。
(二)研究工具
本研究采用卡特尔16种人格因素问卷(Sixteen Personality Factor Questionnaire,简称16PF)。该测验共187道题,包含16个分量表,分别从16个方面描述个体的人格特征:乐群性(A)、聪慧性(B)、稳定性(C)、恃强性(E)、兴奋性(F)、有恒性(G)、敢为性(H)、敏感性(I)、怀疑性(L)、幻想性(M)、世故性(N)、忧虑性(O)、实验性(Q1)、独立性(Q2)、自律性(Q3)和紧张性(Q4)。每种人格因素设10-13道题,要求被试在“是的(0)”、 “不一定”(1)、 “不是的(2)”三级量表上回答每道题。将16个人格因素的原始分根据全国常模换算成1-10的标准分,其中1-3分为低分,4-7为中间水平范围,8-10分为高分。 如果在某个维度上面的得分为低分,可以解释为低分特征;如果分数趋中,则可以解释为中间平均特征;如果得分为高分,则在这个测验维度上解释为高分特征。分数越低越偏向于低分特征,反过来分数越高越偏向于高分特征,此外根据各因素得分推算出4项次级个性因素和4项应用预测个性因素(即8种次级个性因素),从而全面评价个体的个性特点和心理健康状况。
该测验在国际上颇有影响,具有较高的信效度,凡具有相当于初中以上文化程度的人均可使用。
(三)研究方法
为了确保填写问卷的完整性、真实性和可信性, 本研究采用“学校心理档案网络心理测评”系统软件收集16PF问卷,该系统内置青少年常模,能将测验结果自动转换成1-10分的标准分数。然后由学生通过个人账号独立完成问卷。当填表者作答完成所有项目后按“提交完卷”按钮,即会自动隐藏和储存档案。
所有数据运用SPSS19.0统计软件进行统计分析,主要统计方法包括描述性统计、单样本t检验。
三、结果与分析
(一)16种基本人格因素的总体情况
通过对幼师生的16种基本人格因素进行统计分析,采用单样本t检验与中国常模做对比。结果发现16个维度的得分均与常模有显著差异,其中聪慧性、稳定性、有恒性、世故性、忧虑性、实验性、独立性、自律性8个因素得分显著低于常摸,而在乐群性、恃强性、兴奋性、敢为性、敏感性、怀疑性、幻想性、紧张性8个因素得分显著高于常模(见表1)。这表明中职幼师学生群体具有非常明显的人格特异性,他们更为乐群外向、好强果敢、轻松兴奋、冒险敢为,同时也更为思维浅薄、冲动任性、独立性差、缺乏自我控制能力,这表明在塑造学生积极人格方面这些是要重点关注的方向。
表1 幼师学生16种基本人格因素的总体情况(M±SD)
|
M±SD |
T值 |
p值 |
乐群性(A) |
6.30±1.86 |
5.54 |
.000 |
聪慧性(B) |
2.81±1.38 |
-25.02 |
.000 |
稳定性(C) |
4.11±1.76 |
-10.15 |
.000 |
恃强性(E) |
6.34±1.84 |
5.88 |
.000 |
兴奋性(F) |
7.46±2.26 |
11.14 |
.000 |
有恒性(G) |
3.19±1.68 |
-17.71 |
.000 |
敢为性(H) |
6.44±2.09 |
5.80 |
.000 |
敏感性(I) |
6.12±1.93 |
4.13 |
.000 |
怀疑性(L) |
4.10±1.92 |
9.31 |
.000 |
幻想性(M) |
6.46±1.39 |
8.88 |
.000 |
世故性(N) |
5.13±1.90 |
-2.47 |
.014 |
忧虑性(O) |
5.17±1.80 |
-2.36 |
.020 |
实验性(Q1) |
4.73±1.71 |
-5.76 |
.000 |
独立性(Q2) |
3.63±1.35 |
-13.75 |
.000 |
自律性(Q3) |
4.14±1.64 |
-10.64 |
.000 |
紧张性(Q4) |
6.72±2.26 |
6.94 |
.000 |
(二)16种人格因素在不同分值段上的总体分布情况
根据16种人格因素的划界标准,幼师生所反映的16种人格特质在不同分值段上的总体分布情况如表2所示。
表2 人格特质的不同分值段上总体分布情况
|
低分段 |
中分段 |
高分段 |
乐群性(A) |
5.45% |
64.24% |
30.3% |
聪慧性(B) |
69.09% |
30.91% |
0% |
稳定性(C) |
37.58% |
59.39% |
3.03% |
恃强性(E) |
6.06% |
72.12% |
21.82% |
兴奋性(F) |
3.03% |
43.03% |
53.94% |
有恒性(G) |
56.36% |
43.64% |
0% |
敢为性(H) |
8.48% |
64.85% |
26.67% |
敏感性(I) |
6.67% |
63.03% |
30.3% |
怀疑性(L) |
41.82% |
52.73% |
5.45% |
幻想性(M) |
1.21% |
81.82% |
16.97% |
世故性(N) |
17.58% |
70.91% |
11.52% |
忧虑性(O) |
17.58% |
73.33% |
9.09% |
实验性(Q1) |
23.64% |
74.55% |
1.82% |
独立性(Q2) |
44.85% |
53.94% |
1.21% |
自律性(Q3) |
40.61% |
54.55% |
4.85% |
紧张性(Q4) |
8.48% |
47.88% |
43.64% |
(注:1-3为低分段,4-7为中分段,8-10高分段。)
由表2可见,虽然总体上近60%的学生人格特质处于中分段,但在兴奋性、紧张性、敏感性、乐群性上高分比较多,独立性、自律性、怀疑性上低分较多,值得留意的是在聪慧性和有恒性上低分最多,高分基本为0,再次表明我院中职幼师生在学习能力上普遍较差,对事物的注意持续性上也普遍较差,但却普遍较开朗热情,有较强的适应能力,且乐于接受新鲜事物。
(三)应用性人格因素的结果分析
根据16种基本人格因素的测验得分,可以进一步推算出四个应用性人格因素,可以帮我们进一步发现挖掘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和发展潜能。学生的应用性人格因素总体情况如表3所示。
表3 学生应用型人格因素的总体情况(M±SD)
|
M±SD |
T值 |
p值 |
心理健康因素(Y1) |
35.12±3.50 |
84.93 |
.000 |
专业成就者因素(Y2) |
42.72±9.10 |
-34.27 |
.000 |
创造能力因素(Y3) |
3.35±1.77 |
-26.48 |
.000 |
在新环境中有成长能力因素(Y4) |
13.68±3.64 |
-11.712 |
.000 |
从表3可看出,四个应用性人格因素的得分与常模相比均有显著差异,其中心理健康因素要显著高于常模,但其余三种因素得分要显著低于常模,这表明学生的总体心理健康水平较高,但是在专业成就、创造能力和在新环境中的成长能力方面较低。
四、讨论与建议
(一)自我认知特征
自我认知特征主要表现在聪慧性、实验性、幻想性等人格维度。研究结果表明我校中职幼师生认知水平不强,抽象思维能力较弱,缺乏独立思考的习惯;考虑问题比较片面主观,不务实际;主动学习能力较差。这很大原因可能是由于中职生本身文化基础差,据调查发现我院绝大多数中职生来源于中考失败而无法进入普高的初中毕业生,所以基础知识普遍比较差。另外我们职业学校以就业为导向,重视技能培训,在一定程度上忽视了文化课的教学以及对学生思维能力的训练,再加上新媒体时代下,各种新奇东西带来的巨大诱惑很难让学生对课堂产生自觉性,这在一定程度上加剧了学生思维能力、认知能力的下降。
针对学生抽象思维能力薄弱的特点,教师在教学上要充分调动学生的感性经验,适当加强基础文化课的教学,提高学生的认知思维能力。
(二)情绪情感特征
情绪情感特征主要体现在稳定性、敏感性、忧虑性、紧张性等方面。研究结果表明我院幼师学生情绪容易激动,容易受环境支配,缺乏耐心与恒心,易于紧张。出现这种情况的主要原因:一方面是其相对稚嫩的心智发展水平,另一方面是中职学校教育的特殊性使他们虽没有高考升学的压力但却面临巨大的就业压力,此外,学前教育在教育体系中定位不明确,教育体制不完善,社会认可度和支持度低,毕业生出口不畅等无不冲击着幼师学生尚未成熟的心灵,再加上本研究所施测的对象是中职二年级幼师学生,还有几个月就要走向社会参加顶岗实习了,所以就很容易滋生紧张、焦虑,甚至怀疑自己能力的现象。调查结果还发现我院幼师学生喜欢幻想,有一定的艺术天赋,这可能与我院学前教育专业的课程设置和人才培养目标有关,比较侧重学生的弹、唱、跳、画、编、说等艺体能力的发展,再加上施测对象的幼师学生均为女生这一特殊群体,而女生的天性喜爱幻想,且在艺术领域内有着一定的天赋。
以上结果提示教育工作者要根据学生不同的年级、性别和专业来开展教育。如对女生要特别关注情绪情感的调控和自尊自爱的培养;对中职二年级要加强升学与就业指导,疏导焦虑紧张情绪;对新生要重视入学适应、专业认知以及职业规划教育,使其尽快适应职校的专业学习,为以后职业发展打好基础。
(三)意志行为特征
意志行为特征主要表现在有恒性、自律性、恃强性、敢为性等方面。研究表明,幼师学生容易争强好胜,具有较强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尽职尽责,有敢做敢当的精神,这主要是由职业学校特点决定的。中职生面临“学校人”向“社会人”的转型,学校课外活动比较丰富,社会实践机会比较多,这使得他们与同龄人相比也更为勇敢、乐群。研究还表明中职幼师学生在做事方面缺乏恒心和毅力,自控能力较低,有时会武断,自以为是,过于追求自由,很少考虑别人的需要,这主要由于幼师学生入校时一般只有初中文化程度,质量参差不齐,相当一部分学生除了文化基础差,综合素质也不高,还有少部分学生是家长自己在家难以管教和约束的送到学校来希望学校能管理和教育好他们的子女,这些学生失败的经历多过成功,逐渐对学习失去信心,形成习得性无助,无所谓自己的学习成绩,无所谓家长、老师的批评,所以中职生不遵守课堂纪律的行为较多,如上课讲话、睡觉、离开座位乱走、玩手机、顶撞教师,甚至发生课堂暴力冲突等,这些心理与行为问题都是比较普遍和相对比较严重的,不但影响着学生自身的健康发展,也给正常的教育教学工作带来了巨大的困扰。
以上可见中职学校的教育工作者针对的情况更复杂,面临的形势更严峻,担负的责任更沉重,所以首先要对学生多倾注爱心,尊重和关爱每一个学生,多与他们接触,深入了解他们的内心世界,以朋友的身份与他们谈心,晓之以理,动之以情,导之以行,让他们积极主动地参与到学习活动中去,在学习和生活中寻找愉悦感、安全感和尊严感。其次要根据学生的人格差异性展开教学和管理,提供多层次、多元化的学习平台让学生自主选择,使之更符合学生个体的差异发展。另外加强法制和校纪教育,特别教给学生解决冲突的方法,正确处理好身边的矛盾。
(四)心理健康水平
研究结果表明我院中职幼师学生的总体心理健康水平比普通人较高,这主要是艺术体能课的开设,不仅提升了学生的艺术修养,也使学生在艺术表达中不断地释放压力,促进身心健康。以往许多研究也发现,人格因素和中职学生心理健康水平存在显著相关【2】,对我们今后加强幼师学生心理品质建设、完善幼师学生人格提供了科学依据。
目前,我院针对幼师学生的人格特征和心理健康状况,创办“学前沙盘艺术表达”工作室,由院内专职沙盘心理健康教师主持,联合幼师专业教师、合作幼儿园教师,旨在形成全方位、多层次、多视角的综合性专业化沙盘心理教育工作团队,开发出一套适用于中职幼师学生的沙盘游戏课程,以促进学生人格发展,提升学生的职业修养。在国内外过往的研究中已证明沙盘心理技术不仅可以改善学生的心理障碍和行为问题,解决心灵困惑,同时对学业提升和心灵成长都有积极作用,不仅熏陶了学生的艺术情操,也增强了学生的创造力和生活品质【3】。
当然,学生人格培养仅仅由学校实施是不够的,在更重要的意义上讲,学生人格培养更要依靠家庭教育。家庭是孩子成长过程中的第一站,父母是家庭教育的施行者,父母的教养方式如何,直接影响到孩子的人格发展【4】。
总之,中职阶段正是塑造人格的关键时期,所以在日常的教育教学中,学校、家庭和社会都应重视幼师学生的人格培养,促进其人格健全发展,为社会培养高素质的幼儿教师。
参考文献:
【1】 彭聃龄. , 普通心理学[M]. 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431-432.
【2】 杨冬梅,蒋广平. 卫校新生心理健康与人格特征调查研究[J]. 职校论坛,2008,16(6):369-370.
【3】 魏广东. 沙盘游戏在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中的应用[J]. 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2013,14:29-31.
【4】 张海芳,陈青萍. 高中生家庭环境与心理健康关系[J]. 中国公共卫生,2007,23(11):1339-1340.
(本文为中国职教学会德育工作委员会、教育部职业技术教育中心研究所“2015-2016年度德育专项课题”的成果之一,课题编号:DGW1516AXL040)
张金慧,女,1980年2月出生,河南许昌人。
2009年7月毕业于华南师范大学心理系,所学专业:发展与教育心理学。学历:硕士研究生。
国家心理咨询师三级,现在广东省惠州商贸旅游高级职业技术学校担任专职心理健康教育教师。
E-mail:65105076@qq.com 电话: 18823603466
通讯地址:广东省惠州市三栋福长岭中职新城惠州城市职业学院
邮编:516025
已发论文:《个体差异下的错误记忆研究综述》发表在《社会心理科学》2008年Z1期;
《长大不容易》发表在《广东教育》2010年第11期。
《“我爱我自己”自我接纳团体辅导》发表在《广东教育:综合版》2012年 第12期。
《珍爱生命 放飞梦想》发表在《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2012年第08期。
《爱,因等待而美丽》发表在《广东教育综合版》2014年第12期
《微视频在中职心理课中的应用与实践探索》发表在《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2015年第12期;